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走向未来》丛书出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1 21:05
  《走向未来》丛书的出版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大事,是社会改革的先声。本课题从出版的角度对《走向未来》丛书进行研究,分析其选题策划、编辑、装帧设计和发行各环节的特点和规律。20世纪80年代全国出版体制调整、“书荒”蔓延、“文化热”兴起、地方出版社的新机遇是《走向未来》丛书策划的重要社会背景,在社内社外相结合的选题策划体制下,编者对《走向未来》丛书的内容、书名、作者等进行精心策划,并取得良好的策划效果。在《走向未来》丛书编辑过程中,编辑室成员坚持“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新形式”的指导思想,在专家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成为杂家的职业理念,坚持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事业追求,以对作者和作品一视同仁的选稿标准,进行审读书稿、加工书稿、编辑辅文和序跋、撰写书评等。《走向未来》丛书以全新的封面、装帧、插图设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凭借有利于图书发行的印张、字数、定价因素和大量的丛书宣传文本,《走向未来》丛书经由新华书店顺利发行,实现编者与读者的良性互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理论上弥补已有文献对《走向未来》丛书研究的不足,充分肯定出版工作者对丛书的贡献,为20世纪80年代四川出版史研究作贡献;实践上,总结...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走向未来》丛书出版研究


《走向未来》丛书编者、作者、读者座谈会图2-1中照片为1985年《走向未来》丛书在成都组织的编者?作者?读者

照片,丛书,中青年学者,历史研究


的文风、具冲击力的设计,吸引大量青年读者。这套丛书在1986年、1987年分别获得“优秀畅销书奖”(照片?见图2-5),《摇篮与墓地》获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杨忠学先生参加颁奖照片见附录五),等等,足以证明其受读者欢迎和畅销的程度。“.?图2-5《走向未来》丛书获奖证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青年学者雷颐数次谈到,在八十年代他们上大学时,同学们对包括《激动人心的年代》在内的《走向未来》丛书十分热衷和热诚。他特别强调:它们真正激励和影响了一两代学子。③如饥似渴的读者对这套能满足他们求知、求新的丛书认真阅读,从中汲取知识和思想的养分。“近时我取出这套丛书翻阅,发现有些书的若干段落划有红线,划线不够,还添以红点,或标以惊叹号,可知当时我是捏着红笔倾心阅读的……我用红线划得最多的是萧功秦的《儒家文化的困境》。”?后来也有很多学者回忆

成员,编辑队伍,保证书,人才优势


(左起依次为庞学锋、傅强、叶勇、唐正宇、徐英、安庆国)图3-1 1988年《走向未来》丛书编辑室部分成员人力资源,以充分的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保证丛书或编辑队伍保证书稿编辑加工的及时完成,保证图书按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图书定价机制60年回眸[J]. 周正兵.  中国出版. 2009(16)
[2]此情可待成追忆——《激动人心的年代》新版自序[J]. 李醒民.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9(02)
[3]“走向未来” 一群理想者的启蒙之旅[J]. 韩雨亭.  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 2008(19)
[4]1980年代“文化热”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上)[J]. 贺桂梅.  励耘学刊(文学卷). 2008(01)
[5]改变我们阅读方式的20本书[J]. 文晖.  当代人. 2008(04)
[6]选题策划已经进入“定位至上”时代[J]. 汪启明.  出版发行研究. 2006(03)
[7]走出价格误区——转型期图书的国家定价方略浅议[J]. 汪晓军,王建平.  出版广角. 2003(12)
[8]出版社人力资源的开发[J]. 朱胜龙.  出版发行研究. 1996(05)
[9]集合图页出血版的编排[J]. 邹玲莹.  编辑学报. 1996(01)
[10]编辑思想是编辑工作之魂[J]. 王建辉,魏世弟.  编辑之友. 1992(01)

硕士论文
[1]20世纪80年代湖南图书出版人才群体研究[D]. 谭慧.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11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011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d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