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斋与晚清时期的小说图像传播
发布时间:2021-03-24 21:15
本论文以晚清图像传播作为关照对象,结合点石斋书局来加以考察。点石斋是近代较为典型的书局。它的创办,将中国近代印刷带进了石印的新时代。石印插图本小说风靡一时。点石斋还创办了图文并茂的期刊,《点石斋画报》、《海上奇书》等,为近代期刊确立了基本的样式。点石斋出版的小说中很多都附有精美的插图,书籍印刷精美,深受读者的喜爱。在书局的周围,网罗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画师,他们积极投身于近代出版印刷的洪流之中去,为书局出版的书籍和期刊绘制插图,晚清形成了一个绣像书籍颇富腾涌的时代。论文的写作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点石斋的兴起及其对近代印刷的贡献;第二章:点石斋出版的单行本小说与图像传播;第三章:点石斋出版的定期刊物与晚清小说的图像传播第四章:吴友如及其画室成员与晚清时期小说的图像传播结语:点石斋与晚清小说图像传播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点石斋个案的考察,由点及面,我们希望可以大致了解晚清整个小说图像传播的情况,今天,我们正处于“读图时代”,晚清时期可谓是“图像时代”的先导,在图像传播史的坐标系上,占有重要的一环。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光绪十七年版本中的蔡文姬
其名字与此书共同流传了下来。点石斋与顾燮本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早在光绪十二年就刊登了点石斋主人的一则启示,“顾惠卿先生精绘《山水众神图》出售”。称“本馆向有山水众人图出售。摹绘精工,着色鲜丽。早已不胫而走。惟神像尚未全备,或以为憾。兹复不惜工本,请顾惠卿先生别出心裁,另开生面,其中神像较前增至数倍。山水则深深可爱。诸像更奕奕有神。工致精雅,有目共赏。悬之堂中,可以使敬神如在之意油然自生。刻已用照相石印法成轴。即日出售。每幅着色者收回工本洋一元二角。水墨者洋五角,裱成者洋一元六角五分。”1可见,点石斋与画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点石斋又将该书重新出版。绣像 48 幅,情节画共 240 幅 。前后两个版本的绣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光绪十七年版本蔡文姬人物绣像面目瘦削,有着仕女画的风神。光绪二十九年版本中的人物绣像面目丰腴,反映了画家对于人物审美观的不同见解。(参见图 1 和 2)48 幅人物绣像乃重新绘入者,而后书采用的情节插图和前书一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书局为了书籍的畅销,不遗余力的投入到插图的创作之中。书局还和画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日《申报》上刊登了题为“《增像绘图东周列国志〉”启:“世人不能读史,未有能读稗官,而善读稗官亦可进于读史。如〈东周列国志〉一书,稗官之近正者也复加蔡元放评点,愈豁读者之心目。兹双梧书屋主人交来全稿,托本斋石印,其书法工整,图像精细,令人爱不释手,今开印伊始,约于三月中出书。”1在告之后,《申报》上又有接续广告,光绪十四年刊登了发售《东周列国志》告白为自己出版的小说大肆宣传。点石斋出版的小说很重视版本的精良,以此来挑激烈的竞争对手。“坊间屡经翻刻题咏粗浅,字迹模糊不堪寻绎。爰取家藏善本重加校订。又按每回情事绘以一图,俾开卷了然。卷首冠以绣像。画师悉仿元遗意。更乞四方名士饰以韵语。摛以藻词。或仿杜倚声,或效马班评赞,又复行玉润,字字银钩。诚能傲睨种王,衙官屈宋者矣。取而读之,信为含英咀华一助。本斋今为石印,尤觉爽朗可观。至书目之精妙有目共赏。”书局印行该书目的是“志在行世,非同沾沾射利之心也。”这样一种及时的告白,可以让读者刻关注书局的出版,以购买到想要的书,也可以为书局带来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铅石印刷术与明清通俗小说的近代传播——以上海(1874—1911)为考察中心[J]. 潘建国. 文学遗产. 2006(06)
[2]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J]. 于翠玲.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3]旧上海版权二三事[J]. 薛理勇. 档案与史学. 2001(04)
[4]近代石印术的普及与通俗小说的传播[J]. 宋莉华. 学术月刊. 2001(02)
博士论文
[1]晚清报刊小说研究[D]. 刘永文.上海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98407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光绪十七年版本中的蔡文姬
其名字与此书共同流传了下来。点石斋与顾燮本人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早在光绪十二年就刊登了点石斋主人的一则启示,“顾惠卿先生精绘《山水众神图》出售”。称“本馆向有山水众人图出售。摹绘精工,着色鲜丽。早已不胫而走。惟神像尚未全备,或以为憾。兹复不惜工本,请顾惠卿先生别出心裁,另开生面,其中神像较前增至数倍。山水则深深可爱。诸像更奕奕有神。工致精雅,有目共赏。悬之堂中,可以使敬神如在之意油然自生。刻已用照相石印法成轴。即日出售。每幅着色者收回工本洋一元二角。水墨者洋五角,裱成者洋一元六角五分。”1可见,点石斋与画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点石斋又将该书重新出版。绣像 48 幅,情节画共 240 幅 。前后两个版本的绣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光绪十七年版本蔡文姬人物绣像面目瘦削,有着仕女画的风神。光绪二十九年版本中的人物绣像面目丰腴,反映了画家对于人物审美观的不同见解。(参见图 1 和 2)48 幅人物绣像乃重新绘入者,而后书采用的情节插图和前书一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书局为了书籍的畅销,不遗余力的投入到插图的创作之中。书局还和画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日《申报》上刊登了题为“《增像绘图东周列国志〉”启:“世人不能读史,未有能读稗官,而善读稗官亦可进于读史。如〈东周列国志〉一书,稗官之近正者也复加蔡元放评点,愈豁读者之心目。兹双梧书屋主人交来全稿,托本斋石印,其书法工整,图像精细,令人爱不释手,今开印伊始,约于三月中出书。”1在告之后,《申报》上又有接续广告,光绪十四年刊登了发售《东周列国志》告白为自己出版的小说大肆宣传。点石斋出版的小说很重视版本的精良,以此来挑激烈的竞争对手。“坊间屡经翻刻题咏粗浅,字迹模糊不堪寻绎。爰取家藏善本重加校订。又按每回情事绘以一图,俾开卷了然。卷首冠以绣像。画师悉仿元遗意。更乞四方名士饰以韵语。摛以藻词。或仿杜倚声,或效马班评赞,又复行玉润,字字银钩。诚能傲睨种王,衙官屈宋者矣。取而读之,信为含英咀华一助。本斋今为石印,尤觉爽朗可观。至书目之精妙有目共赏。”书局印行该书目的是“志在行世,非同沾沾射利之心也。”这样一种及时的告白,可以让读者刻关注书局的出版,以购买到想要的书,也可以为书局带来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铅石印刷术与明清通俗小说的近代传播——以上海(1874—1911)为考察中心[J]. 潘建国. 文学遗产. 2006(06)
[2]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J]. 于翠玲.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3]旧上海版权二三事[J]. 薛理勇. 档案与史学. 2001(04)
[4]近代石印术的普及与通俗小说的传播[J]. 宋莉华. 学术月刊. 2001(02)
博士论文
[1]晚清报刊小说研究[D]. 刘永文.上海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98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09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