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投书”反映的报刊阅读与精神世界:《观察》读者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22:02
本文以“观察报告书”和“读者投书”栏目为主要史料,相关撰稿人、储安平、读者的通信往来和日记为辅助资料,从报刊阅读史的角度解读《观察》。作为一份影响力巨大的刊物,《观察》的读者成份呈现以下特征:在年龄特征上,绝大多是20岁至50岁的青壮年;在文化特征上,受高等教育的读者是《观察》读者群的绝对主力军;在职业特征上,呈现教育业读者(学生、教师)、党政界读者(公务员、军人)和工商银行业读者三足鼎立的态势;在地域特征上,《观察》的读者遍布中国各地,以华东地区读者为主,占比约35%。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社会变革动荡激烈,“读者投书”栏目反映《观察》读者在生活上穷困潦倒、精神上焦虑苦闷;《观察》通过行之有效的发行策略进入读者的生活世界,通过客观理性的言论稳固与读者的关系。读者在《观察》这个“公共领域”内传播信息、碰撞思想并建立交往,他们关心时事热点,了解边疆社会,产生了渴望和平、痛斥腐败和勇于担当的政治共鸣。他们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局势发表看法,寄往通过呼吁教育自由、提倡文化变革和言论干政的方式,向混乱黑暗的国民党统治发出抗议,为怀抱新中国希望的黎民百姓高声疾呼,成为强大的舆论力量。在此过程中,读...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思路
第2章 《观察》及其读者简介
2.1 《观察》内容与发行
2.2 《观察》的读者成份
2.3 读者的生活世界
2.4 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3章 定倾扶危:政论阅读
3.1 渴望和平
3.2 痛斥腐败
3.3 勇于担当
3.4 关怀政治
第4章 广见博闻:知识文化阅读
4.1 关心时事热点:其他读物
4.2 了解边疆社会:“观察通信”
4.3 呼吁教育自由
4.4 提倡文化变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九四七:民社党的分裂[J]. 李村. 书城. 2016(06)
[2]中国阅读史的构建——《中国阅读通史》序[J]. 王余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03)
[3]办报与读报:晚清报刊大众化的探索与困惑[J]. 蒋建国. 新闻大学. 2016(02)
[4]晚清阅报组织与公共读报活动的发展[J]. 蒋建国.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2)
[5]从报刊史到报刊阅读史:中国新闻史的另一种视角[J]. 卞冬磊. 国际新闻界. 2015(01)
[6]清末学堂学生的读报活动与观念变革[J]. 蒋建国.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7)
[7]清末报刊的大众化与发行网络的延伸[J]. 蒋建国. 新闻大学. 2014(04)
[8]“现实主义的匮乏”:甲午前夕中国读书人的阅读生活[J]. 卞冬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9]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J]. 汪怀君. 前沿. 2011(05)
[10]五四思想界:中心与边缘——《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的阅读个案[J]. 章清. 近代史研究. 2010(03)
博士论文
[1]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 刘宗灵.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自由的言说——《观察》周刊公共舆论研究[D]. 程茂枝.安徽大学 2010
[2]《观察》与中国自由主义运动研究(1945-1948)[D]. 谭会乐.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储安平新闻思想探析[D]. 林立华.新疆大学 2008
[4]1946-1948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与社会角色[D]. 张蕾.兰州大学 2008
[5]论《观察》时期储安平的新闻思想[D]. 王先孟.兰州大学 2006
[6]《观察》周刊研究(1946—1948)——现代自由主义刊物的个案[D]. 付祥喜.暨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00402
【文章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思路
第2章 《观察》及其读者简介
2.1 《观察》内容与发行
2.2 《观察》的读者成份
2.3 读者的生活世界
2.4 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3章 定倾扶危:政论阅读
3.1 渴望和平
3.2 痛斥腐败
3.3 勇于担当
3.4 关怀政治
第4章 广见博闻:知识文化阅读
4.1 关心时事热点:其他读物
4.2 了解边疆社会:“观察通信”
4.3 呼吁教育自由
4.4 提倡文化变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九四七:民社党的分裂[J]. 李村. 书城. 2016(06)
[2]中国阅读史的构建——《中国阅读通史》序[J]. 王余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03)
[3]办报与读报:晚清报刊大众化的探索与困惑[J]. 蒋建国. 新闻大学. 2016(02)
[4]晚清阅报组织与公共读报活动的发展[J]. 蒋建国.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2)
[5]从报刊史到报刊阅读史:中国新闻史的另一种视角[J]. 卞冬磊. 国际新闻界. 2015(01)
[6]清末学堂学生的读报活动与观念变革[J]. 蒋建国.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7)
[7]清末报刊的大众化与发行网络的延伸[J]. 蒋建国. 新闻大学. 2014(04)
[8]“现实主义的匮乏”:甲午前夕中国读书人的阅读生活[J]. 卞冬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9]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J]. 汪怀君. 前沿. 2011(05)
[10]五四思想界:中心与边缘——《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的阅读个案[J]. 章清. 近代史研究. 2010(03)
博士论文
[1]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 刘宗灵.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自由的言说——《观察》周刊公共舆论研究[D]. 程茂枝.安徽大学 2010
[2]《观察》与中国自由主义运动研究(1945-1948)[D]. 谭会乐.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储安平新闻思想探析[D]. 林立华.新疆大学 2008
[4]1946-1948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与社会角色[D]. 张蕾.兰州大学 2008
[5]论《观察》时期储安平的新闻思想[D]. 王先孟.兰州大学 2006
[6]《观察》周刊研究(1946—1948)——现代自由主义刊物的个案[D]. 付祥喜.暨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00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10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