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出版社出版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4 17:04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厚灿烂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我国的一张“金色名片”,是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实物见证,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滋养土壤,也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最好素材,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正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最好根基。文物类的出版物能够传播文物知识,起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展示大国文明形象的积极作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物出版社成立于1957年,是我国国家文物局的直属出版单位,是中国唯一一家文物考古类的专业出版社。文物出版社以抢救、保护我国文化遗产为己任,服务于我国的文物考古事业和科学发展。文物出版社建社60多年来,逐渐形成了自己“高”“新”“精”的特色出版理念,推出了许多精品力作,其间共出版文化、文物考古类图书约8000种,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图书大奖,树立了一系列的标准典范。我国实行出版社转企改制后,文物出版社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变,在坚持自身价值...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时期的《文物》杂志1966
等等。文物出版社在正式成立之前,是文化部文物局的资料部门,随着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文物类图书出版任务的加重,需要成立专业的文物类图书出版社来满足读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需求。1956年8月,文物出版社正式被批准,以原资料室为基础,相继成立了筹备处以及办公地点。正式建设则为次年的一月份。当时文物出版社内设图书编辑组和《文物参考资料》月刊编辑部,全社虽仅有30人,但当年就出版了十几种品质优良、影响深远的图书。1958年8月图书编辑组细化为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两个方向,1959年元旦,在王府井开设了门市部。图2-1不同时期的《文物》杂志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文物出版社的出版工作随即放缓暂停,当时,红色革命读本可谓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文物出版社印刷出版了大批量的《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1970年初,文物出版社暂停营业,社内骨干下放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给周恩来总理的请示报告中提到《文物》杂志复刊等问题图2-2,周总理亲笔批示同意;图2-3;1972年1月,《文物》月刊复刊,《文物》1972年第1期出版以后,因社内专业工作人员太少,出版工作的推进遇到困难,于是从咸宁“五七干校”调回数位文化部、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回到北京,这也是我国学术刊物中最早复刊的一批。1973年初,文物出版社恢复出版业务,同年2月,周恩来总理做出关于重建文物出版社印刷厂的指示。其间,先后在故宫博物院西角楼城隍庙先后办公10年,在北京五四大街29号原北京大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学红楼办公前后达36年,2006年7月28日迁出红楼。①图2-21956年文化部党组致中宣部关于成立文物出版社的请示报告图2-31971年郭沫若提到《文物》杂志复刊的问题,周总理亲笔批示同同意在当时中国出版行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新中国文物事业的开展,维护好我国的文物资源,《文物》杂志复刊,这也可以反映出出文物出版的重要性。就是这样,在建社之后,在缺乏经验、人手少、底子薄等各方面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文物出版社的出版工作仍然与我国的文物调查、博物馆事业以及考古事业进行紧密的结①虹飞.特色出版独树一帜——文物出版社走过五十年[J].中国出版,2007(07):6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文物出版70年——以文物出版社为例[J]. 孙霞,王媛.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9(04)
[2]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行业困境与突破策略[J]. 高哈尔·哈力木. 传播力研究. 2019(27)
[3]保证图书质量的管理思考与探索[J]. 吴洋. 传播力研究. 2019(26)
[4]实施零缺陷管理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J]. 万晓文. 新闻世界. 2019(09)
[5]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之我见[J]. 沙莹. 传播与版权. 2019(08)
[6]文物信息资源的版权保护研究[J]. 何欣. 研究生法学. 2018(03)
[7]《白沙宋墓》与建筑考古——纪念《白沙宋墓》出版60周年[J]. 赵献超. 文物. 2017(12)
[8]特色出版独树一帜——文物出版社走过五十年[J]. 虹飞. 中国出版. 2007(07)
[9]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及建议[J]. 田传芹. 世纪桥. 2007(03)
[10]启功先生的中国文化观和历史观[J]. 谢思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博士论文
[1]二里头文化研究[D]. 袁广阔.郑州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理想国”的特色化出版研究[D]. 李罗娜.河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37688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时期的《文物》杂志1966
等等。文物出版社在正式成立之前,是文化部文物局的资料部门,随着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文物类图书出版任务的加重,需要成立专业的文物类图书出版社来满足读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需求。1956年8月,文物出版社正式被批准,以原资料室为基础,相继成立了筹备处以及办公地点。正式建设则为次年的一月份。当时文物出版社内设图书编辑组和《文物参考资料》月刊编辑部,全社虽仅有30人,但当年就出版了十几种品质优良、影响深远的图书。1958年8月图书编辑组细化为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两个方向,1959年元旦,在王府井开设了门市部。图2-1不同时期的《文物》杂志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文物出版社的出版工作随即放缓暂停,当时,红色革命读本可谓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文物出版社印刷出版了大批量的《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1970年初,文物出版社暂停营业,社内骨干下放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劳动;1971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给周恩来总理的请示报告中提到《文物》杂志复刊等问题图2-2,周总理亲笔批示同意;图2-3;1972年1月,《文物》月刊复刊,《文物》1972年第1期出版以后,因社内专业工作人员太少,出版工作的推进遇到困难,于是从咸宁“五七干校”调回数位文化部、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回到北京,这也是我国学术刊物中最早复刊的一批。1973年初,文物出版社恢复出版业务,同年2月,周恩来总理做出关于重建文物出版社印刷厂的指示。其间,先后在故宫博物院西角楼城隍庙先后办公10年,在北京五四大街29号原北京大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4学红楼办公前后达36年,2006年7月28日迁出红楼。①图2-21956年文化部党组致中宣部关于成立文物出版社的请示报告图2-31971年郭沫若提到《文物》杂志复刊的问题,周总理亲笔批示同同意在当时中国出版行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新中国文物事业的开展,维护好我国的文物资源,《文物》杂志复刊,这也可以反映出出文物出版的重要性。就是这样,在建社之后,在缺乏经验、人手少、底子薄等各方面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文物出版社的出版工作仍然与我国的文物调查、博物馆事业以及考古事业进行紧密的结①虹飞.特色出版独树一帜——文物出版社走过五十年[J].中国出版,2007(07):6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中国文物出版70年——以文物出版社为例[J]. 孙霞,王媛.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19(04)
[2]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行业困境与突破策略[J]. 高哈尔·哈力木. 传播力研究. 2019(27)
[3]保证图书质量的管理思考与探索[J]. 吴洋. 传播力研究. 2019(26)
[4]实施零缺陷管理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J]. 万晓文. 新闻世界. 2019(09)
[5]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之我见[J]. 沙莹. 传播与版权. 2019(08)
[6]文物信息资源的版权保护研究[J]. 何欣. 研究生法学. 2018(03)
[7]《白沙宋墓》与建筑考古——纪念《白沙宋墓》出版60周年[J]. 赵献超. 文物. 2017(12)
[8]特色出版独树一帜——文物出版社走过五十年[J]. 虹飞. 中国出版. 2007(07)
[9]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及建议[J]. 田传芹. 世纪桥. 2007(03)
[10]启功先生的中国文化观和历史观[J]. 谢思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5)
博士论文
[1]二里头文化研究[D]. 袁广阔.郑州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理想国”的特色化出版研究[D]. 李罗娜.河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37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137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