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子杂志的传播意义
发布时间:2021-10-30 03:38
随着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由新兴电子技术带动的新媒体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这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网络电子杂志的流行和发展尤其引人注目。有网络时评甚至说: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的博客年,那么2006年就是中国的电子杂志年。目前,国内外的传播学者对于网络电子杂志的研究相对贫乏,仅有的关于网络电子杂志的探讨也多集中于计算机技术、情报技术和图书馆技术等方面,对其作为新型媒体的新闻传播学意义的探讨尚不系统,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对空白的研究领域。本文初步界定了网络电子杂志的定义;分析了其兴起的原因;描述了网络电子杂志的现状;并比较分析了网络电子杂志与传统纸媒杂志及其他网络信息平台的区别。着重分析了网络电子杂志的传播特点,并对网络电子杂志的经营模式与前景作了一些切实的展望。通过分析权威机构提供的研究数据和国外成功网络电子杂志品牌的发展经验,做出以下判断:网络电子杂志与传统媒体相融合、针对分众时代的特征对杂志内容进行细分;同时,重视开发与个人终端平台的结合等方式将会促进网络电子杂志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及增长比率变化
24 小时不离身。更重要的是,从来没有一种媒介像手机这样,将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如此紧密的合而为一,人们走在世界的个个角落,既生产信息传播信息,又消费信息。我国移动增值市场的规模在 2003 年还只有 41 亿元,而 2007 年初已经高达 215 亿元(图 3)。因此,有学者称手机为“个人化移动多媒体终端”,是“最人性化的移动媒体”,是“补偿性媒体、提示性媒体、辅助性媒体”。其所独具的 “私用性”、“便携性和移动性”、“互动性”和“屏幕制约性”等特点都使它成为电子出版物的终端设备。⑨
1、用户占网民比例持续增长根据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1 年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是 2250 万。而到 2006 年,CNNIC 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已经过亿。由于网络电子杂志目前多以电子邮箱免费发行,因此受众极其广泛,且扩张速度很快,如号称最大最火的精彩网络电子杂志——网易免费电子杂志日发行量达 300 万份,这样庞大且持续的受众群对于媒体来讲是最重要的支持力量。据统计,2005 年中国数字杂志⑩用户规模为 2000 万,占网民总数的18%,随着电子杂志概念的深入人心,其用户数量占网民比例将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尝试接触这种与众不同的媒体形式。到 2009 年,这个比重将达到 36%(图 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发展的瓶颈及出路[J]. 曾凡斌. 编辑之友. 2007(01)
[2]电子杂志的出路[J]. 李娜. IT经理世界. 2006(17)
[3]电子杂志时代的个人创业[J]. 韩涧明. 职业圈.好财路. 2006(08)
[4]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看媒介融合走向[J]. 彭兰. 国际新闻界. 2006(07)
[5]电子杂志——新媒体·私阅读[J]. 陈燕华. 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04)
[6]电子杂志:弥漫的假想敌?[J]. 高金国. 青年记者. 2006(13)
[7]电子杂志的“春天”[J]. 傅群堂. 青年记者. 2006(13)
[8]电子杂志要迈的几道坎[J]. 王立纲. 青年记者. 2006(13)
[9]电子杂志的主流化之路[J]. 高冬成. 互联网周刊. 2006(25)
[10]论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J]. 陈力丹,付玉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6(03)
本文编号:346597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1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及增长比率变化
24 小时不离身。更重要的是,从来没有一种媒介像手机这样,将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如此紧密的合而为一,人们走在世界的个个角落,既生产信息传播信息,又消费信息。我国移动增值市场的规模在 2003 年还只有 41 亿元,而 2007 年初已经高达 215 亿元(图 3)。因此,有学者称手机为“个人化移动多媒体终端”,是“最人性化的移动媒体”,是“补偿性媒体、提示性媒体、辅助性媒体”。其所独具的 “私用性”、“便携性和移动性”、“互动性”和“屏幕制约性”等特点都使它成为电子出版物的终端设备。⑨
1、用户占网民比例持续增长根据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1 年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是 2250 万。而到 2006 年,CNNIC 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民已经过亿。由于网络电子杂志目前多以电子邮箱免费发行,因此受众极其广泛,且扩张速度很快,如号称最大最火的精彩网络电子杂志——网易免费电子杂志日发行量达 300 万份,这样庞大且持续的受众群对于媒体来讲是最重要的支持力量。据统计,2005 年中国数字杂志⑩用户规模为 2000 万,占网民总数的18%,随着电子杂志概念的深入人心,其用户数量占网民比例将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尝试接触这种与众不同的媒体形式。到 2009 年,这个比重将达到 36%(图 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媒体互动电子杂志发展的瓶颈及出路[J]. 曾凡斌. 编辑之友. 2007(01)
[2]电子杂志的出路[J]. 李娜. IT经理世界. 2006(17)
[3]电子杂志时代的个人创业[J]. 韩涧明. 职业圈.好财路. 2006(08)
[4]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看媒介融合走向[J]. 彭兰. 国际新闻界. 2006(07)
[5]电子杂志——新媒体·私阅读[J]. 陈燕华. 广告大观(媒介版). 2006(04)
[6]电子杂志:弥漫的假想敌?[J]. 高金国. 青年记者. 2006(13)
[7]电子杂志的“春天”[J]. 傅群堂. 青年记者. 2006(13)
[8]电子杂志要迈的几道坎[J]. 王立纲. 青年记者. 2006(13)
[9]电子杂志的主流化之路[J]. 高冬成. 互联网周刊. 2006(25)
[10]论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J]. 陈力丹,付玉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6(03)
本文编号:3465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46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