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05:32
图书版权代理市场一向被认为是成熟的图书出版市场上的一个必要环节,同时,图书版权贸易市场的繁荣跟图书版权代理市场是否活跃也息息相关。纵观并比较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的发展,不难得出,版权代理市场先发于欧美国家,而后在我国出现。就宏观制度环境和市场机制而言,伴随着欧美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民版权意识、信用意识、经纪意识、财产权意识的增强,版权代理相关法规的完善,欧美各国版权代理市场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制度环境。与此同时,以价格机制为核心、供求机制为基础的市场机制的运作也相当成熟和到位。而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与图书版权代理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严重滞后且执行不力;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关的各种制度建设也亟待完善,如信用制度、经纪制度等;加之市场经济本身发展的不充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效果不很明显。就版权代理市场微观因素而言,笔者通过对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主体、客体的比较分析得出,无论是作为生产主体的作者、商营主体的版权代理机构、消费主体的出版机构,中外对比差距之大一目了然。在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客体的中外比较中,基于图书附属版权的代理业务在国外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在...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相关文献研究
1.3.1 文献综述
1.3.2 文献论评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研究的共同理论基础和起源比较
2.1 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研究的共同理论基础
2.1.1 版权制度
2.1.2 经纪制度
2.1.3 市场中介制度
2.2 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起源比较
2.2.1 版权意识比较
2.2.2 信用意识比较
2.2.3 经纪意识比较
第3章 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市场化程度比较
3.1 市场主体比较
3.1.1 生产主体比较
3.1.2 商营主体比较
3.1.3 消费主体比较
3.2 市场客体比较
3.2.1 欧美国家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客体分析
3.2.2 中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客体分析
3.3 市场机制比较
3.3.1 欧美国家图书版权代理市场机制分析
3.3.2 中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机制分析
第4章 国外版权代理市场的发展对中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的启示
4.1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障版权代理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
4.2 信用制度为版权代理市场的培育提供丰饶的土壤
4.3 定位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开拓国外市场
4.4 让各类市场主体自由参与版权代理市场的竞争
第5章 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机制创新
5.1 从制度经济学理论出发,改善我国版权代理业的政策环境
5.2 完善我国版权代理机构发展的各项社会条件
5.3 对我国版权代理机构培育国内作者市场的策略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经济时代市场中介组织法律问题探讨[J]. 刘琼. 商场现代化. 2008(21)
[2]我国版权代理市场特点及发展[J]. 张志林,孙铁军,包韫慧.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8(03)
[3]浅析我国出版经纪人的现实困境[J]. 闫坤. 传承. 2008(06)
[4]论版权市场的培育与版权代理的发展[J]. 曾学民. 中国出版. 2008(02)
[5]“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之反思——重读《安妮法》[J]. 易健雄. 知识产权. 2008(01)
[6]出版人的下一步:内容经纪![J]. 王淑悦. 出版参考. 2007(36)
[7]略论我国出版社的版权输出现状及对策[J]. 张克非,刘甲荣. 科学经济社会. 2007(04)
[8]中国版权代理业的考量与发展[J]. 姚德权,赵洁. 编辑之友. 2007(06)
[9]版权代理新思路——专访北京版权代理公司副总经理张艳[J]. 张静. 出版广角. 2007(09)
[10]版权代理是“走出去”的助推力——专访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任助理魏红[J]. 张静. 出版广角. 2007(09)
博士论文
[1]我国信用环境优化研究[D]. 陈燕.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中国出版经纪人发展研究[D]. 陈小梅.同济大学 2008
[2]著作权集体管理及其模式研究[D]. 代水平.西北大学 2006
[3]出版经纪人发展研究[D]. 夏红军.武汉大学 2005
[4]当代美国信用制度研究[D]. 王鹏.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19499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相关文献研究
1.3.1 文献综述
1.3.2 文献论评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研究的共同理论基础和起源比较
2.1 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研究的共同理论基础
2.1.1 版权制度
2.1.2 经纪制度
2.1.3 市场中介制度
2.2 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起源比较
2.2.1 版权意识比较
2.2.2 信用意识比较
2.2.3 经纪意识比较
第3章 中外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市场化程度比较
3.1 市场主体比较
3.1.1 生产主体比较
3.1.2 商营主体比较
3.1.3 消费主体比较
3.2 市场客体比较
3.2.1 欧美国家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客体分析
3.2.2 中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客体分析
3.3 市场机制比较
3.3.1 欧美国家图书版权代理市场机制分析
3.3.2 中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机制分析
第4章 国外版权代理市场的发展对中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的启示
4.1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保障版权代理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
4.2 信用制度为版权代理市场的培育提供丰饶的土壤
4.3 定位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开拓国外市场
4.4 让各类市场主体自由参与版权代理市场的竞争
第5章 我国图书版权代理市场机制创新
5.1 从制度经济学理论出发,改善我国版权代理业的政策环境
5.2 完善我国版权代理机构发展的各项社会条件
5.3 对我国版权代理机构培育国内作者市场的策略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经济时代市场中介组织法律问题探讨[J]. 刘琼. 商场现代化. 2008(21)
[2]我国版权代理市场特点及发展[J]. 张志林,孙铁军,包韫慧.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8(03)
[3]浅析我国出版经纪人的现实困境[J]. 闫坤. 传承. 2008(06)
[4]论版权市场的培育与版权代理的发展[J]. 曾学民. 中国出版. 2008(02)
[5]“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之反思——重读《安妮法》[J]. 易健雄. 知识产权. 2008(01)
[6]出版人的下一步:内容经纪![J]. 王淑悦. 出版参考. 2007(36)
[7]略论我国出版社的版权输出现状及对策[J]. 张克非,刘甲荣. 科学经济社会. 2007(04)
[8]中国版权代理业的考量与发展[J]. 姚德权,赵洁. 编辑之友. 2007(06)
[9]版权代理新思路——专访北京版权代理公司副总经理张艳[J]. 张静. 出版广角. 2007(09)
[10]版权代理是“走出去”的助推力——专访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任助理魏红[J]. 张静. 出版广角. 2007(09)
博士论文
[1]我国信用环境优化研究[D]. 陈燕.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中国出版经纪人发展研究[D]. 陈小梅.同济大学 2008
[2]著作权集体管理及其模式研究[D]. 代水平.西北大学 2006
[3]出版经纪人发展研究[D]. 夏红军.武汉大学 2005
[4]当代美国信用制度研究[D]. 王鹏.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19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519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