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2-01-01 21:05
对于计算机软件进行法律保护,模式选择至关重要。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表明,采用著作权保护成为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主流。但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使用著作权法保护的缺陷与不足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从法律保护客体及保护对象的固有属性出发,立足于本国软件的产业发展和现行法律体系,同时,考虑到国际通行的保护惯例和未来走势,认为我国计算机软件的最适当的法律保护模式是:以著作权法为基础,走工业版权模式保护的道路。 章节内容分布概括如下: 第一章简介计算机软件的法律概念、法律特征及其法律意义上的分类。其中在法律概念术语方面,建议采用比“计算机软件”概念更为准确的“计算机程序”;在法律特征方面,认为以专门立法模式来保护计算机软件更适宜计算机软件的独有特性。 第二章从法理角度分析计算机软件选择著作权保护的理论依据,从现实角度论证计算机软件选择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意义,以及计算机软件选择著作权保护可行性的论证分析。 第三章介绍各国计算机软件以著作权保护为主流的立法现状,重点在于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从采用著作权法保护计算机软件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起草者的...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计算机软件的一般概述
一、计算机软件的法律概念
二、计算机软件的法律特征
三、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第二章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意义及可行性
一、计算机软件选择著作权保护的法理分析
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意义
(一) 有利于软件的全面、广泛保护
(二) 有利于保护软件开发者、软件产业者的利益
(三) 有利于计算机软件的创新、优化,促进软件产业发展
第三章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一、各国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二、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第四章 我国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司法保护
一、我国有关计算机软件案件的种类
二、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司法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一)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认定和侵权责任构成
(二)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诉讼有关程序问题
(三)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诉讼有关证据问题
(四)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的救济措施
第五章 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再思考
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不足
二、我国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模式的设想
(一) 工业产权、著作权、工业版权
(二) 计算机软件的“工业版权”保护模式
(三) 计算机软件的“工业版权”保护模式设计
三、当前解决我国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模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计算机软件的综合保护[J]. 陈怡奋. 引进与咨询. 2003(10)
[2]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模式之比较[J]. 黄涛. 当代法学. 2003(05)
[3]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模式研究[J]. 赵俊林. 当代法学. 2003(04)
[4]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分析与评论[J]. 叶建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02)
[5]试析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途径[J]. 吴道霞.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1)
[6]我国现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J]. 孙海龙. 电子知识产权. 2003(03)
[7]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法律思考[J]. 许承光. 科技创业月刊. 2003(03)
[8]对计算机软件单独立法的思考[J]. 吴道霞,金春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9]我国软件作品著作权保护两大问题研究[J]. 苏广利,李瑞民.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2(04)
[10]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之探讨[J]. 李冬梅,王斌.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3562843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计算机软件的一般概述
一、计算机软件的法律概念
二、计算机软件的法律特征
三、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第二章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意义及可行性
一、计算机软件选择著作权保护的法理分析
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意义
(一) 有利于软件的全面、广泛保护
(二) 有利于保护软件开发者、软件产业者的利益
(三) 有利于计算机软件的创新、优化,促进软件产业发展
第三章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一、各国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二、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第四章 我国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司法保护
一、我国有关计算机软件案件的种类
二、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司法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一)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认定和侵权责任构成
(二)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诉讼有关程序问题
(三)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诉讼有关证据问题
(四)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的救济措施
第五章 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再思考
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的不足
二、我国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模式的设想
(一) 工业产权、著作权、工业版权
(二) 计算机软件的“工业版权”保护模式
(三) 计算机软件的“工业版权”保护模式设计
三、当前解决我国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模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我国计算机软件的综合保护[J]. 陈怡奋. 引进与咨询. 2003(10)
[2]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模式之比较[J]. 黄涛. 当代法学. 2003(05)
[3]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模式研究[J]. 赵俊林. 当代法学. 2003(04)
[4]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分析与评论[J]. 叶建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02)
[5]试析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途径[J]. 吴道霞.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1)
[6]我国现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J]. 孙海龙. 电子知识产权. 2003(03)
[7]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法律思考[J]. 许承光. 科技创业月刊. 2003(03)
[8]对计算机软件单独立法的思考[J]. 吴道霞,金春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9]我国软件作品著作权保护两大问题研究[J]. 苏广利,李瑞民.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2(04)
[10]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之探讨[J]. 李冬梅,王斌.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3562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56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