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阵地》抗战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3 22:08
《文艺阵地》1938年由茅盾先生创刊于武汉,1944年在重庆停刊,是抗战期间历时最久、影响力最大的全国性综合文艺刊物之一,它在开展抗日文艺活动、繁荣创作、培养青年作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战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论文以《文艺阵地》抗战诗歌为研究对象,一共三章,主要研究《文艺阵地》抗战诗歌的主题内容,以及《文艺阵地》抗战诗歌的特色。 第一章对《文艺阵地》的编辑出版情况作大致梳理,包括主编从茅盾到楼适夷再到群体编委会的更替,以及刊物编辑地点从香港到上海最后到重庆的转移。同时还介绍了《文艺阵地》的创刊背景和《文艺阵地》抗战诗歌概况。 第二章研究《文艺阵地》抗战诗歌的主题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对抗战的呈现:对战斗的直接描绘及对勇敢杀敌的战士的歌颂,对抗战烈士的缅怀,对人民觉醒复仇的描写,对沦陷了的故乡的思念。二、对大后方风貌的描绘。既包括对自然风貌的描绘,也包括对人民精神风貌的描绘。三、对无所作为及无益于抗战的人的讽刺。总之,《文艺阵地》抗战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立体的抗战图画。 第三章分析了《文艺阵地》抗战诗歌的特色:长篇叙事诗的创作,民歌和抗战歌谣的创作,外国诗歌的翻译。 论文通过...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题的提出及研究范围
二、《文艺阵地》的研究现状及本论题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文艺阵地》及其抗战诗歌概况
第一节 《文艺阵地》杂志概况
第二节 《文艺阵地》抗战诗歌概况
第二章 《文艺阵地》抗战诗歌的主题内容
第一节 对抗战的呈现
第二节 对大后方风貌的描绘
第三节 对无益于抗战的人的讽刺
第三章 《文艺阵地》抗战诗歌的形式特色
第一节 长篇叙事诗的繁荣
第二节 民歌、大鼓词及抗战歌谣的创作
第三节 外国诗歌的翻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参加学术活动
本文编号:3768845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题的提出及研究范围
二、《文艺阵地》的研究现状及本论题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文艺阵地》及其抗战诗歌概况
第一节 《文艺阵地》杂志概况
第二节 《文艺阵地》抗战诗歌概况
第二章 《文艺阵地》抗战诗歌的主题内容
第一节 对抗战的呈现
第二节 对大后方风貌的描绘
第三节 对无益于抗战的人的讽刺
第三章 《文艺阵地》抗战诗歌的形式特色
第一节 长篇叙事诗的繁荣
第二节 民歌、大鼓词及抗战歌谣的创作
第三节 外国诗歌的翻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参加学术活动
本文编号:3768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3768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