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出版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众筹出版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众筹”(crowdfunding)起源于美国,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新型商业模式之一,自2006年起十余年内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众筹网站平台上的主要内容都是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而出版又是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项目中较为醒目且活跃的一类。众筹出版是作者或出版方通过众筹网络平台向公众进行筹资的新型出版模式,是出版业对“互联网+出版”的具体实践,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及电子支付的迅速发展进入大众的视野。众筹出版的实践创新了传统出版模式,为其注入了新的血液。由于众筹出版是通过公众来筹集资金的,因此如何刺激公众参与并且成功出版书籍是项目发起人和众筹平台需要努力的方向。本文将对国内出资者或读者参与众筹出版的行为进行实证性定量研究,以发现影响其参与的具体因素,为出版物作者、众筹出版项目发起人以及众筹网站平台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本研究从参与者的角度出发,以传播学的视野对众筹出版进行考察研究。首先,对众筹及众筹出版的概念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众筹出版发展的内外部动因、运行的机制以及国内的存在形式,同时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众筹出版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以及小型访谈的基础上,又部分借鉴整合的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众筹出版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对模型中的变量关系做出假设。然后,对变量进行操作化定义后,又在参考前人相关研究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出众筹出版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将问卷修改完善后投放在专业问卷调查网络平台,并且通过在众筹平台网站上发送私信链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再次,收集回样本数据后,运用社会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样本数据对假设模型进行了拟合。本文提出12个假设,经验证有8个完全成立,1个部分成立,3个不成立。本研究通过从参与者角度对众筹出版这一新型出版模式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对众筹出版进行深入了解,填补当下对众筹出版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空白;同时还能为把握众筹出版的发展趋势,促进其合理发展和长远发展提供宝贵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众筹出版 参与行为 影响因素 整合的技术接受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3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4
- 1.1.2.1 理论意义12-13
- 1.1.2.2 现实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22
- 1.2.1 众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19
- 1.2.2 众筹出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9-22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22-25
- 1.3.1 研究思路22-23
- 1.3.2 研究方法23-24
- 1.3.3 研究创新点24-25
- 第二章 众筹出版概述及其传播特点25-40
- 2.1 众筹出版及其特点25-30
- 2.1.1 众筹出版25
- 2.1.2 众筹出版的基本特点25-30
- 2.1.2.1 利用预测性有效降低出版风险25-26
- 2.1.2.2 开放性的创新出版平台26
- 2.1.2.3 内容具有创新性与优质性26
- 2.1.2.4 出版各个环节的社交性26-28
- 2.1.2.5 多维度互动与全程互动28-29
- 2.1.2.6 多梯度的回报设计29-30
- 2.1.2.7 版权保护存在隐忧30
- 2.2 众筹出版的发展动因30-34
- 2.2.1 众筹出版发展的外部动因30-32
- 2.2.1.1 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环境驱动30-31
- 2.2.1.2 传统出版业面临内忧与外患31
- 2.2.1.3 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增强31-32
- 2.2.1.4 大数据背景下移动终端的发展32
- 2.2.2 众筹出版发展的内部动因32-34
- 2.2.2.1 发起人:利用众筹实现有效出版32-33
- 2.2.2.2 参与者:希望获得更多的话语权33
- 2.2.2.3 项目:类型丰富,高度契合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33
- 2.2.2.4 互动:参与行为本身带来了心理满足33-34
- 2.2.2.5 技术:平台建设成为有力保证34
- 2.2.2.6 借鉴:其他领域的众筹提供了成功经验34
- 2.3 众筹出版的运行模式及平台34-37
- 2.3.1 众筹出版的运行模式34-35
- 2.3.2 国内众筹出版的平台35-37
- 2.4 众筹出版的传播特点37-40
- 2.4.1 传播主体转向积极主动并为内容把关37-38
- 2.4.1.1 传受双方角色模糊、双向互动37-38
- 2.4.1.2 受传者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38
- 2.4.1.3 受传者为传播内容把关38
- 2.4.2 传播时空的突破让传播更自由38
- 2.4.3 传播方式由传统模糊传播转向精准传播38-40
- 第三章 众筹出版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40-51
- 3.1 众筹出版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及假设40-41
- 3.1.1 研究模型的理论基础40
- 3.1.2 假设模型40-41
- 3.2 研究模型相关因素分析和假设41-45
- 3.2.1 研究模型相关因素分析41-45
- 3.2.1.1 绩效期望41-42
- 3.2.2.2 社会影响42
- 3.2.2.3 促进条件42-43
- 3.2.2.4 信任43
- 3.2.2.5 利他主义43-44
- 3.2.2.6 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44-45
- 3.2.2 研究假设45
- 3.3 问卷设计45-48
- 3.3.1 问卷设计流程45-46
- 3.3.2 变量的操作化定义46-48
- 3.3.3 众筹出版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问卷设计48
- 3.4 研究数据的收集及分析方法48-51
- 3.4.1 研究数据的收集48-49
- 3.4.1.1 样本的选取48
- 3.4.1.2 数据收集48-49
- 3.4.2 数据分析方法49-51
- 3.4.2.1 描述性统计分析49
- 3.4.2.2 信度分析49
- 3.4.2.3 效度分析49
- 3.4.2.4 相关分析49-50
- 3.4.2.5 回归分析50
- 3.4.2.6 结构方程分析50-51
- 第四章 众筹出版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51-70
- 4.1 数据收集情况51
- 4.2 样本描述统计分析51-56
- 4.2.1 样本人口统计特征分析51-54
- 4.2.1.1 参与者以男性居多51-52
- 4.2.1.2 参与者以青年为主52
- 4.2.1.3 参与者受教育程度较高52-53
- 4.2.1.4 学生和在职人员为主要参与者53
- 4.2.1.5 参与者的收入差距较小53-54
- 4.2.2 自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54-55
- 4.2.3 因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55-56
- 4.3 信度和效度检验56-62
- 4.3.1 信度检验56-58
- 4.3.2 效度检验58-62
- 4.4 相关分析62-63
- 4.4.1 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分析62-63
- 4.4.2 参与行为与促进条件变量的相关关系63
- 4.5 回归分析63-66
- 4.5.1 自变量对参与意愿的回归分析63-64
- 4.5.2 自变量对参与行为的回归分析64-65
- 4.5.3 参与意愿的中介效应分析65-66
- 4.6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66-70
- 第五章 众筹出版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及讨论70-83
- 5.1 研究结论70-74
- 5.1.1 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结论70-72
- 5.1.1.1 绩效期望对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70-71
- 5.1.1.2 信任对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71
- 5.1.1.3 社会影响对参与意愿没有显著正向影响71-72
- 5.1.2 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调查结论72-74
- 5.1.2.1 绩效期望对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72
- 5.1.2.2 信任对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72-73
- 5.1.2.3 促进条件对参与行为没有显著正向影响73
- 5.1.2.4 利他主义对参与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73-74
- 5.1.3 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特点74
- 5.2 本研究模型的修正74-75
- 5.3 国内众筹出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75-83
- 5.3.1 建立良好的信任机制,,完善后续服务76-77
- 5.3.2 转变思路,实现回报机制的个性化77-79
- 5.3.3 与互联网结合,实现立体营销79-80
- 5.3.4 充分发挥文化的推广与营销作用80-81
- 5.3.5 引导和培养众筹思维81
- 5.3.6 努力寻求政府相应政策支持81
- 5.3.7 加强经济合作,成立相关基金会81-83
- 第六章 结语83-85
- 6.1 研究结论83-84
- 6.2 研究局限与不足84
- 6.3 研究展望84-85
- 致谢85-86
- 参考文献86-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91-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鹏,李新春;政府对研究开发直接参与行为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正民;张翔;张驰;杨秀梅;;奥运后效应对社会体育参与行为影响的社会学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俞琳;;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研究——论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参与阻碍因素、动机因素及其关系[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3 郭中实;陆晔;周葆华;;信则行:媒介信念与媒介参与[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麻俊生;从市场参与行为寻找原因[N];国际金融报;2000年
2 厦门大学 陈粟;我国政治参与研究的选题趋势[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张大维;破解居民参与的路径选择[N];中国社会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钱玲;微公益特征对个人公益参与行为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邓运;虚拟社区用户后继参与行为以及持续参与行为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毕红静;激励、制约与农民参与行为[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红红;论自杀参与行为的刑法规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杨晓s
本文编号:433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43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