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6 11:08
本文关键词:六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期刊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媒介载体,对文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编辑出版类期刊有利于我国编辑出版理念的传播和创新以及编辑事业的发展壮大。本文比较分析了《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科技与出版》、《中国编辑》、《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这六种有影响力的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这六种核心期刊均为编辑出版综合性期刊,涵盖了理论研究、编辑实务、经营管理、数字出版、知识产权等相关领域,其主管单位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国家级机构或单位,基本上代表了内地编辑出版研究的主流和水准。 论文主体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在第一章节中用个案研究法大致介绍了这六种期刊各自的情况,包括期刊的办刊宗旨、主办单位、编委会、栏目设置、创办时间和出版周期,展现它们各自独特的办刊思想和编辑思路。 其次,论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期刊进行学术影响力的分析。参考《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年的《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选取这六种期刊的多种指标作为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文章列有两个表格,一个表格是2005—2009年这六种期刊论文在2010年被引用的各项指数,包括五年的载文量、五年被引频次、五年影响因子、被引50%文章贡献数、被引50%作者贡献数、被引50%机构贡献数、单篇文章最高被引次数、学科高被引文章分布数。另一个表格是2010年内这六种期刊的各项指标,有总下载量(万次)、总被引频次、可被引文献量、基金论文比、WEB即年下载率、即年指标、影响因子、H指数。这一章还统计了2012年这六种期刊的论文关键词,并对其数量、个数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揭示这些期刊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论文从这六种期刊的栏目设置、内容研究以及形式装帧来分析其编辑特色的不同。从栏目设置来看,这些期刊总的来说,都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紧跟学科发展趋势,科学合理的设置相应栏目,但同时为了保存自己特色的编辑学研究和学术争鸣,栏目又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一章把期刊的研究内容分为编辑学、编辑实践、编辑史研究。举例相关文章来展示每个期刊栏目的内容特色,为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传统,指导当下的编辑工作。文章还从期刊的封面设计、版式设计、编辑技术编排规范三个方面来分析这六种期刊的形式装帧特色,并呼吁包括这六种期刊在内的所有期刊都在具体地执行过程中更加认真、规范,为读者们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精品期刊。 第四部分,论文统计分析了2012年这六种期刊的载文作者的合著度、作者单位、作者所在地域等方面。分析期刊作者情况,对研究刊物本身以及相关类刊物的各种比较研究都有十分积极的参考作用。所属单位得不同,某种程度上是作者个人素质地体现,更是所发文章学术高低地直观评判。 第五部分,论文对编辑出版类期刊产业本身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一些对策。例如,缺乏办刊特色、广告发行能力较弱,内容缺乏时新性,期刊网络化程度较低,编辑信息化意思薄弱,新锐作者力量不足等等。希望这些期刊在保持自己的特色上,积极主动地面对和解决当前时代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能够更大限度地提高学术影响力,提高学术期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编辑出版 期刊 比较研究 学术影响力 文献计量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37.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6
- 引言6-8
- 目次8-10
- 第一章 六种核心期刊的简介10-13
- 第二章 学术影响力的比较研究13-23
- 2.1 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13-19
- 2.2 期刊关键词分析19-23
- 2.2.1 关键词数量统计分析20-21
- 2.2.2 不同数目关键词的论文分布21-23
- 第三章 编辑特色比较研究23-33
- 3.1 栏目特色比较23-24
- 3.2 内容特色比较24-29
- 3.2.1 编辑学理论研究25-26
- 3.2.2 编辑实践研究26-27
- 3.2.3 编辑史研究27-29
- 3.3 形式特色比较29-33
- 3.3.1 封面设计29-30
- 3.3.2 版式设计30-31
- 3.3.3 编辑技术编排规范研究31-33
- 第四章 期刊作者的比较分析33-39
- 4.1 作者合著度比较33-35
- 4.2 作者所属单位比较35-36
- 4.3 作者地区分布36-39
- 第五章 编辑出版类期刊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39-44
- 5.1 办刊特色缺乏39-40
- 5.2 广告发行能力弱40-41
- 5.3 内容缺乏时新性41
- 5.4 期刊网络化程度较低41-42
- 5.5 编辑的信息化意识薄弱42
- 5.6 新锐作者力量不足42-44
- 结论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天辉,蒋传岱;《编辑学报》版式设计的特色[J];编辑学报;2003年03期
2 张惠民;我国早期科技学术期刊的传播学思想研究[J];编辑学报;2005年02期
3 金伟;;《编辑学报》1995—2004年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J];编辑学报;2006年01期
4 杜月英;;我国科技期刊编辑概念及编辑活动的演化[J];编辑学报;2006年02期
5 黎文丽;高时阔;;学术类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原则及表现[J];编辑学报;2006年05期
6 颜帅;陈浩元;刘春燕;;GB/T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部分条款解读[J];编辑学报;2010年04期
7 余溢文;陈爱萍;赵惠祥;;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必备能力:学习·执行·交往[J];编辑学报;2011年02期
8 周国清;;刘杲编辑思想论要[J];中国编辑;2012年01期
9 安拴虎;;浅谈“冒号+‘因此’”句式的不成立——兼与《编辑学报》商榷[J];编辑之友;2009年02期
10 吴静;;《学灯》编辑群在五四新诗传播中的贡献与意义[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六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48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