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
本文关键词: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凭借自身的优越特性,快速抢占市场份额,逐渐盖过了传统的出版而逐渐占到了主体地位。新形势下各种数字出版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为了更好的实现发展,数字出版走向集群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兴建了一系列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整合了各数字出版企业的内容和技术优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集群效应逐渐凸显,但是在发展途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到2015年底统计,我国已经建设了1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遍及各大区域中心和经济发达城市。因为这些数字出版基地在都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用地理学视角来解读媒介现象则是一种创新而有效的方法,所以通过媒介地理学视角来解读,对于数字出版基地和数字出版产业集群集群的研究具有创新意义。本文以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的是在媒介地理学角度下对数字出版基地的基本情况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从而以一种来自地理视角的分析,为媒介产业出版集群发展提供些许启示。具体来讲,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关于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概述。全章通过对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基本情况的介绍和重庆设立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两方面的原因来分析。从地理和战略的角度,用一系列事实和数据来说明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这些年的良好势头;至于为什么选择重庆,笔者认为主要从重庆北部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多重的政策保障和传播学中“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来论述。第三章运用媒介地理学角度几个重要研究维度对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在空间维度上,数字出版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存在感低,主要表现在现实空间和精神空间中,同时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少数族群的空间不够重视;在地方维度上,数字出版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地方特色和本地缺乏专业人才,主要表现在过度依赖相关政策而没有地方表现性,以及对外来人才吸引度低和本地缺乏专业人才;在景观维度上,主要是数字出版基地不完整的景观建构,表现在基地实体建设的不重视和景观社会传播内容良莠不齐;在尺度维度上,主要表现在定位过于倾向本土性而少有海外市场的影响力。第四章则是对第三章存在的几个问题而提出的相应解决策略,主要是四个方面,即加强数字出版基地宣传和提高核心影响力、发挥自己的地方特色并为外来人才提供优惠政策、注重地理景观的建构和媒介多样地形化、本土性和全球性相结合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最后是对整篇论文的总结。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深入,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也迎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希望站在媒介地理学的视角,通过相关理论对数字出版基地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大量的实践事例来补充,以期为未来的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数字出版基地 媒介地理学 重庆 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39.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9-10
- 1.1.1 研究的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相关文献综述10-15
- 1.2.1 关于数字出版产业的研究11
- 1.2.2 关于数字出版基地的研究11-13
- 1.2.3 关于媒介地理学的研究13-15
- 1.3 相关概念界定15-17
- 1.3.1 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15-16
- 1.3.2 媒介地理学16-17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7-19
- 1.4.1 研究内容17
- 1.4.2 研究方法17-19
- 第2章 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概况及其影响因素19-31
- 2.1 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概况19-22
- 2.1.1 特定地域下的重庆数字出版基地19-21
- 2.1.2 发展历程21-22
- 2.2 影响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22-31
- 2.2.1 地理位置22-25
- 2.2.2 相关的政策25-27
- 2.2.3 传者和受众27-31
- 第3章 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存在的不足31-43
- 3.1 空间:空间感存在度低31-34
- 3.1.1 具体位置模糊,偏地产运作31-33
- 3.1.2 精神空间存在感不足33-34
- 3.1.3 少数族群的空间缺失34
- 3.2 地方:缺乏地方特色,缺少本地专业人才34-38
- 3.2.1 过于依赖国家政策,没有太多的地方特色34-36
- 3.2.2 对外来人才吸引力弱,本地相关人才匮乏36-38
- 3.3 景观:不完整的景观建构38-40
- 3.3.1 对基地实体建设的不重视39
- 3.3.2 景观社会传播内容良莠不齐39-40
- 3.4 尺度:产品只有本土性,少有全球性40-43
- 第4章 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对策43-47
- 4.1 加强数字出版基地宣传,提高核心影响力43-44
- 4.2 发挥出自己的地方特色,为外来人才提供优惠政策44-45
- 4.3 注重对地理景观建构,发展多样媒介地形45
- 4.4 本土性与全球性相结合,积极开拓海外市场45-47
- 第5章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5
- 致谢55-5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扬;;聚焦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J];中国出版;2009年05期
2 ;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落户重庆[J];青年记者;2010年14期
3 ;数字出版基地已达到9家[J];出版参考;2011年21期
4 学敏;;八仙过海展实力 各显神通求突破——九大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集体亮相深圳文博会[J];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06期
5 莫远明;;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政策演进与发展态势分析[J];出版广角;2012年08期
6 莫远明;;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运行实践及其走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11期
7 ;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镇江园区正式获批[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2年12期
8 王炎龙;黎娟;;我国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困局及发展路径[J];出版科学;2013年02期
9 李熙;;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出版参考;2013年07期
10 ;传媒链接[J];出版参考;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洋;国内首个数字出版基地落户上海张江[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2 甄西;韩国坡州出版基地将成亚洲最大出版城[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3 记者 陈久志;第三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杭州[N];杭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蒲荔子 通讯员 黄希;广东申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N];南方日报;2010年
5 记者 马莹;数字出版基地热建产业拉动效应待估[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6 记者 杨斌鹄;陕西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基地落户mP灞[N];西安日报;2010年
7 记者 纪爱玲;西安高新区30亿起步打造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8 通讯员 韩兰佳 李桂尧;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丰台科技园[N];北京日报;2010年
9 记者任朝亮;数字出版基地落户广东[N];广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任晓宁;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差异化定位集群化发展见成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凌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政策工具选择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侯增辉;我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D];南京大学;2016年
3 苑弼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4 李钦;“走出去”视野下的数字出版基地发展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薛海洋;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13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61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