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建阳刻书的繁盛原因探考
本文关键词:明代中后期建阳刻书的繁盛原因探考
【摘要】:建阳刻书在明代中后期达到极盛,究其原因有外部和内部因素:统治阶层的政治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王学的兴起刺激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通俗文学的兴起;建阳书坊利用传统刻书优势,以刻通俗读物为主,定位于新兴中下层市井平民,在坊刻形式上不断创新,再加上文化创作团队的出现、建阳书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建阳刻书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作者单位】: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明代 建本 兴盛 原因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项目编号:JAS151095)
【分类号】:G239.29
【正文快照】: 明代中后期建阳书坊刻书达到了其史上最辉煌时期,据方彦寿先生统计,“明后期的建阳书坊多达193家”,比起明代前期建阳书坊40余家的规模,已有数倍的增长,书坊所在的乡邑人口达到3万人。[1]367对建阳刻书业兴衰的探讨,方彦寿、林应麟、贾静珠等专家学者均有论及,本文拟通过对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茜;略谈宋至明代的建阳书市[J];福建学刊;1995年04期
2 陈绅荣;《福建农业》为建阳农业发展作贡献[J];福建农业;1995年07期
3 方彦寿;;明代建阳刻本广告刍议[J];文献;2001年01期
4 肖东发;;建阳余氏刻书考略(下)[J];文献;1985年01期
5 包诗卿;;明代图书检查制度新探——以汪佃奉敕校书建阳为线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方彦寿;;建阳刘氏刻书考(下)[J];文献;1988年03期
7 林振礼;评《建阳刻书史》[J];中国出版;2003年08期
8 苏丹霞;;对建阳坊刻兴盛于宋代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官桂铨;;《熊龙峰四种小说》是建阳刻本[J];文献;1989年03期
10 涂秀虹;;明代“按鉴”演义与建阳刻书背景[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方彦寿;;建阳刻书及其对武夷文化的传播[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方彦寿;;朱熹与建阳刻书[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张仁;;建阳茶业面对WTO的思索[A];第十八届全国植保系统农药械信息交流交易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显惠;陈健飞;;基于GIS的福建沿海与内陆县域LUCC对比研究——以福清和建阳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兴云;建阳模式:民办职业教育扶贫[N];经济观察报;2007年
2 李加林邋邓怀雄;月均逾亿资金“抢滩”建阳[N];闽北日报;2007年
3 王明盛;建阳相邻纠纷案九成调结[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黄家鹏;建阳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增40.6%[N];闽北日报;2008年
5 丁晓雄;建阳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前完成[N];闽北日报;2013年
6 王柳珍;倾力民生 让百姓共享幸福建阳[N];闽北日报;2013年
7 建阳工商联;建阳工商联搭建“六大平台”促非公发展[N];福建工商时报;2010年
8 陈莉娜;建阳:城市之美的三个关键词[N];福建日报;2010年
9 王柳珍;千年古邑的文化新景观[N];闽北日报;2011年
10 通讯员 陈莉娜;“凤还巢”持续上演[N];福建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缪小云;建阳本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海阔;《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1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64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