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13 20:08

  本文关键词:郭敬明现象的出版传播学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10年

郭敬明现象的出版传播学解读

陈婷  

【摘要】: 由《萌芽》杂志的“少年作家”到《纽约时报》中“中国最成功的作家”,郭敬明一直在成长,也一直很成功(至少就商业上而言)。成名十年的他,总是出版界、媒体界争相追逐的焦点。荣耀有多高,责辱就有多盛。即便如此,一部又一部作品创造的销量传奇却是他自立、自信、自豪、自熹的资本和保证。郭敬明及其作品引发了极其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已成为一种出版现象、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本文以郭敬明现象为论题,对其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共分四章。第一章交代了研究的缘起、意义、方法、主要内容,对现有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综述,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分析了它的局限性,提出了本研究的价值和创新之处。第二章概述了郭敬明现象的基本内涵,即符号化的郭敬明、标签式的作品及以此为话题展开的一系列争论。通过概述郭敬明的成名与成功历程,梳理郭敬明作品的版本信息、出版经过与畅销盛况,并分析郭敬明作品的主题、风格和特色,全面而准确地揭示了郭敬明现象的内涵;第三章从教育、经济、网络、文化与受众五个方面剖析了郭敬明现象产生的原因。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为郭敬明的早期创作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也为其主要读者群(学生)的阅读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体制的转型、出版产业的改革,颠覆了图书市场的整体态势,为郭敬明从事青春文学的创作和青春文学图书的出版传播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互联网的兴起和迅速普及,影响了图书的出版流程,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促进了作者、读者、编者之间的互动,为郭敬明提供了一个比文学世界更为宽广和精彩的舞台;大众文化的勃兴,消费社会的繁荣,使文学被大众消费,也使郭敬明成为公众消费品,成为娱乐偶像。这四个方面的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集体成就了郭敬明,共同制造了郭敬明现象。第四章分别从出版诚信、作者素质、市场营销三个方面揭示了郭敬明现象中蕴涵的启示。郭敬明的出现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郭敬明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也有其消极性。郭敬明作品在出版发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系统的策划理念和营销模式,值得出版人批判地借鉴;从郭敬明身上暴露出来的作者素质、出版诚信等问题,也同样值得出版人反思。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原因。本研究的宗旨就是希望通过分析郭敬明现象产生的原因,理性地反思其消极影响,从而趋利避害,促进图书出版市场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230;G206
【目录】:

  • 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第一节 问题提出9-10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0-14
  • 第三节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4-15
  • 第二章 郭敬明现象的内涵与表现15-31
  • 第一节 符号化的郭敬明15-17
  • 第二节 标签式的郭敬明作品17-25
  • 一、以"我"为视角——自我的中心19-21
  • 二、以"爱"为主题——矛盾的内心21-23
  • 二、以"悲"为风格——失落的信心23-25
  • 第三节 郭敬明其人其书的争议焦点25-31
  • 一、争议的个人:"少年作家"——富甲一方;"抄袭男生"——炫富生活25-27
  • 二、矛盾的作品:销售神话——令人神往;内容质疑——让人诟病27-31
  • 第三章 谁制造了郭敬明现象31-44
  • 第一节 教育——教育体制的变革、教育观念的转变31-33
  • 第二节 经济——出版产业的改革33-35
  • 第三节 网络——互联网的推波助澜35-39
  • 第四节 文化——大众文化的消费刺激39-41
  • 第五节 受众——青少年读者的热捧41-44
  • 一、个人情感需要42-43
  • 二、非阅读性需要43-44
  • 第四章 关于郭敬明现象的反思44-64
  • 第一节 拷问出版诚信44-52
  • 一、盗版铺天盖地、"伪书"泛滥成灾45-47
  • 二、"注水书"滥竽充数、"炒作书"鸡犬升天47-52
  • 第二节 诘问作者素质52-56
  • 第三节 探问营销策略56-64
  • 一、上市预热策略58-60
  • 二、圈地扩张策略60-61
  • 三、病毒入侵策略61-64
  •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70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课题研究70-71
  • 后记71-7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岩雨;轻阅读时代的郭敬明现象[D];北京大学;2011年

    2 马运涛;被制造、自我制造、制造:郭敬明现象解读[D];暨南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婷,黄孝俊;病毒式营销“入侵”图书出版业[J];中国编辑;2005年04期

    2 罗雪英;“80后”的悲观情绪及其出处[J];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06期

    3 郑虹;论消费文学[J];当代文坛;2005年01期

    4 杨启刚;后生可畏──80年代出生文学新人扫描[J];东方艺术;2001年02期

    5 胡正荣 ,王维佳;媒体炒作与维护公共利益的“游戏规则”[J];电影艺术;2004年03期

    6 严朝霞;;谁让郭敬明的青春如此彪悍[J];观察与思考;2009年02期

    7 易图强;;对少年儿童写书、出书热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杨魁;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化特征与大众传播[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刘永涛;青春的奔突——论80后文学[J];理论与创作;2005年05期

    10 张尧臣;就在眼前的“80后”[J];南方文坛;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宗文;[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迎春;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主体性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余贞;大众文化包围中的“80后”写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苏文清;“80后”写作与青年亚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明;论“80后”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试论郭敬明创作中的精神历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莹;;博物馆场馆虚拟现实展示中的对话与反馈[A];创意科技助力数字博物馆[C];2011年

    2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3 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张文东;;“诗性”的文学与批评的“诗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5 胡蓓蓓;;结构与圈层:媒介文化视域中流动的“话语空间”——从“黄山门”事件进展引发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徐晓峰;刘君;;品牌的文化底蕴[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建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武术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4 郑俊杰;我国网络新闻专题探析[D];河北大学;2007年

    5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6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7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赵明;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DM广告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芳芳;;阳光下的忧伤——浅议郭敬明校园小说中的忧伤情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2 烈日;;文化商人郭敬明[J];出版参考;2008年25期

    3 那拉;;青春文学杂志的作家品牌效应[J];出版参考;2009年22期

    4 刘栋;;市场操控下的“青春写作”[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蒋丽娟;在爱与痛的夹缝中穿行——简析郭敬明的成长叙事[J];当代文坛;2005年05期

    6 李凤亮;卢欣;;谁影响了这一代人的青春——“80后”文学出场背景分析[J];当代文坛;2006年01期

    7 姚娜;;喧哗中的独语——“80后”写作透析[J];当代文坛;2007年01期

    8 邵茹波;宋明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80后”写作[J];当代文坛;2008年01期

    9 苏童;张翎;朵渔;张承志;郜元宝;笛安;;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专辑[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4期

    10 刘希云;;后现代时期的青春叙事——兼评郭敬明的小说[J];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贞;大众文化包围中的“80后”写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林明;论“80后”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娜,赵丽萍;主体性发展目标结构与体系构建的探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罗雪英;“80后”的悲观情绪及其出处[J];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06期

    3 郭凤志;中国特色大众文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6期

    4 郑虹;论消费文学[J];当代文坛;2005年01期

    5 杜聪;幽蓝的青春——关于80年代初出生的少年作者及其写作[J];当代文坛;2005年01期

    6 胡忠青 ,张永禄;近年中国校园小说创作走向[J];当代文坛;2005年02期

    7 王蓓;畅销书排行榜与当代文学批评[J];当代文坛;2005年03期

    8 钱中文;新理性精神与文学理论[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9 唐小兵;;蝶魂花影惜分飞[J];读书;1993年09期

    10 南帆;没有重量的空间[J];电影艺术;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茹;;阎现章编审的《出版传播策划学概论》出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志林;重新解读出版——互联网出版与传统出版传播之比较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李新祥;;论出版传播的基本规律[J];当代传播;2006年05期

    4 徐枫,朱绍秦;宋代对出版传播的管理和控制[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03期

    5 周国清;;农村出版传播对策论略[J];中国出版;2009年03期

    6 钱元元;;浅议出版传播的大众化和分众化趋向[J];编辑学刊;2007年05期

    7 徐枫;宋代对出版传播的控制体系与手段[J];中国出版;1999年02期

    8 夏红军;;出版经纪人初探[J];出版与印刷;2006年01期

    9 郭孟良;论宋代的出版管理[J];中州学刊;2000年06期

    10 辛文婷;李宥儒;;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出版传播[J];青年记者;2010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建平;;论出版传播[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钱元元;;浅议出版传播的大众化和分众化趋向[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3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4 费郁红;胡兰萍;杨春;;科技期刊传播学研究的多元方法[A];中国高校学出版(Ⅱ)——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3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焦守红;;崛起的“80后”新青春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6)[C];2005年

    6 刘英;;关于畅销书的几点思考[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7 董李娜;;畅销书另类分法及生命周期初探[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8 阙道隆;;编辑学学科建设中的三个问题[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9 张永泰;;编辑主体地位的思考与实践[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10 ;编后记[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郭虹;[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2 商报记者 蓝有林;[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3 商报记者 段怡妹;[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蒲荔子;[N];南方日报;2010年

    5 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金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鲍晓倩;[N];中国保险报;2003年

    7 龙美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8 祖雷塔;[N];深圳特区报;2004年

    9 戴西·马里莱斯(Daisy Maryles)(来自《出版家周刊》网站PublishersWeekly.com阮学勤摘译);[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王萍;[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易图强;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苹;中国出版畅销书转型的符号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4 苏晓芳;论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匡导球;二十世纪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婷;郭敬明现象的出版传播学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茜;民营实体书店在出版传播中的客户端角色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汪曙华;数字环境下出版传播的变迁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6年

    4 周国清;出版传播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论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闫玉喜;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数字化转型项目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艳玲;《小时代》系列畅销现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康小霞;新媒介时代中国“青春文学”生产机制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子杰;青春症候群—“80后”青春文学病象诊断[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进;新世纪中国青春文学的先锋与常态[D];安徽大学;2012年

    10 陶正英;我国经管类图书的出版传播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郭敬明现象的出版传播学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0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70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e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