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现代性话语”-对我国旅行游记类畅销书的文本分析
本文关键词:“反现代性话语”-对我国旅行游记类畅销书的文本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8年至2012年间出版的15本旅行游记类畅销书进行文本分析,根据内容的相似性归纳出17个类目,对这些类目进行简要整合后,得出四个叙事框架:一、通过旅途追问个人存在意义;二、注重发展多元的人际关系;三、对现代城市的逃离与对乡野的向往;四、重视直接的感官体验。 作者认为,这个文本框架及内容传达着一种对现代性的反抗和批判。具体来说,首先反对的是启蒙运动以来对宗教和传统家族制的打击、过度重视科学和理性,使得自然事物丧失灵性,被纯粹的客体化,使得现代人在终极问题上表现得迷茫;其次,反对科层制对现代人生活和工作时空的限制而带给人的无意义感;再次,批判了资本主义城市化造就了太多以功利为纽带的人际关系,同时破坏了传统的人际关系;最后,批判了现代生活使人感官钝化。通过对所选文本的分析,作者认为,旅行这一行为或多或少可以淡化现代性加之于现代人的不良影响,使得人们能够暂时跳脱出城市时空、既有价值观的限制,以亲验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及自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本本身也是现代性的产物,与其说它们传达了反现代性的话语,不如说它们也体现着现代性自身的反思性。
【关键词】:旅行 现代性 文本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3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导论7-14
- (一) 缘起及研究方法7-11
- (二) 文本框架所传达的话语:反现代性11-14
- 1. 关于现代性11-12
- 2. 反现代性并不是一个宏观命题12-14
- 一、追问存在——从启蒙开始14-29
- (一) 上帝死了:新的宗教在何方14-20
- 1 启蒙对宗教的打击14-16
- 2. 在路上看见和重新认识信仰16-18
- 3. 开放的宗教观18-20
- (二) 人死了:虚无的焦虑和意义寻求20-23
- 1. 现代虚无主义:主体性的丧失20-22
- 2. “超人”:主动寻求意义22-23
- (三) 恢复与自然的联系23-26
- 1. 作为对象与客体的自然23-25
- 2. 回归对自然的敬畏25-26
- (四) 仪式:成人礼与间隔年26-29
- 二、人际关系的变化——对安全感的追寻29-36
- (一) 来自陌生关系的安全感29-32
- 1. 不以功利为纽带的关系29-31
- 2. 没有威胁的短期互动31-32
- (二) 家庭:提供连续性的安全感32-33
- (三) 亲密关系:安全感联盟33-36
- 三、逃离城市——对现代生活“合理性”的批判36-51
- (一) 对科层制的厌恶36-39
- 1. 乏味而固化的社会组织结构36-38
- 2. 高度同质化的城市生活38-39
- (二) 打破城市的时空限制39-45
- 1. 制度化的时间40
- 2. 对超越性、连续性时间的追求40-42
- 3. 渗透着权力的城市空间42-43
- 4. 亲验非工具性质的空间43-45
- (三) 新的消费观45-47
- 1. 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45-46
- 2. “穷游”的态度46-47
- (四) 回应60年代的社会运动47-51
- 1. 经久不衰的革命偶像47-49
- 2. 《在路上》和嬉皮文化49-51
- 四、重视“一手的”感官经验51-57
- (一) 美食:指向最基本的感官51-52
- (二) 酒精:催生开放的精神状态52-54
- (三) 性与毒品:超常感官途径54-57
- 1. 被权力和道德边缘化的性与毒品54-55
- 2. 超常感官途径55-57
- 五、反思:对抗现代性之矛盾57-61
- (一) 无法脱离的现代性:媒体和交通57-58
- (二) 理性主义的悖论与超越58-61
- 附录61-72
- 参考文献72-74
- 致谢7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方国武;;试析晚清文化传播的两种模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苏婷;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7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方国武;;批评的理论视角变迁——晚清谴责小说研究的历时述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姚其煌;李小兰;;知行合一: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逻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吴青松;;失地农民发展社会网络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区“仙居雅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张红霞;;瓷性肌肤下的现代“身体”表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6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窦亚平;;从全球化理论看太虚法师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10 贾海薇;;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创新——基于广东探索的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元旦;藏族神话与《格萨尔》史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田经q,
本文编号:723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72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