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影响我国用户使用Kindle阅读器的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01:08

  本文关键词:影响我国用户使用Kindle阅读器的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阅读器 Kindle 影响因素 质性研究


【摘要】:电子阅读器作为传统纸质书籍向数字化出版转型过程中诞生的重要媒介,它不仅是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媒介标志,也代表了未来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2013年6月,滞后海外市场六年之久,亚马逊Kindle才正式进入中国。面对这位迟来的电子阅读器鼻祖与成功代表,将Kindle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用户使用Kindle时所受的相关影响因素,无疑是对未来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本文以Kindle阅读器的用户为对象,先从Kindle传播学特征的角度入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用户在使用Kindle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再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的差异化行为特征展开深入访谈。本论文深入访谈的对象依据用户行为特征的差异化被分为了三类,通过使用Nvivo10软件对深入访谈的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最终结合用户的行为特征,分析出影响用户使用Kindle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对未来电子阅读器的发展提出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的因素主要存在于“媒介特征”、“传播渠道”、“用户阅读习惯”和“数字出版环境”四个方面。首先,在Kindle的媒介特征方面,因为用户群出现了分化,用户使用行为所受影响因素并非具有一致性与普遍性,“碎片化”用户群和“专注型”用户群所受的影响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次,在传播渠道方面,亚马逊致力打造的“Kindle+Amazon”模式遭遇了水土不服,国内用户在新媒体和电商渠道的影响下,呈现出“Kindle+各种渠道”的阅读模式;此外,用户自身的阅读习惯也对Kindle的使用产生着影响,用户的视觉习惯、行为习惯、依赖心理等均在不同程度影响着Kindle的接受与使用。最后,渠道和内容的缺陷折射出数字出版环境的发展局限,数字出版环境的不成熟和产业链的失衡阻碍了阅读器用户对于内容的获取。本研究不仅分析出各角度对用户产生促进作用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反映出阅读器媒介特征、内容渠道、和数字出版环境等多方面的消极因素。鉴于此,笔者从阻碍因素入手对电子阅读器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这无疑对电子阅读器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子阅读器 Kindle 影响因素 质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30.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8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8-20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20-21
  • 1.4 研究的创新点21-22
  • 第二章 Kindle阅读器的基本概念及市场现状22-28
  • 2.1 Kindle阅读器的概念22-25
  • 2.1.1 电子阅读器的概念22
  • 2.1.2 相关概念辨析22-24
  • 2.1.2.1 电纸书VS电子书22-23
  • 2.1.2.2 电子书VS电子阅读器23
  • 2.1.2.3 电子阅读器VS平板电脑23-24
  • 2.1.3 Kindle电子阅读器24-25
  • 2.2 Kindle阅读器的市场现状25-28
  • 2.2.1 国外Kindle阅读器的市场现状25-27
  • 2.2.2 国内Kindle阅读器的市场现状27-28
  • 第三章 Kindle阅读器的传播学特征分析28-38
  • 3.1 Kindle阅读器的媒介特征分析28-31
  • 3.1.1 媒介的硬件平台特征28-29
  • 3.1.2 传统纸质向数字化的延伸29
  • 3.1.3“去娱乐化”阅读环境的构建29-30
  • 3.1.4 个性化图书馆模式的媒介构建30-31
  • 3.2 Kindle多元化的内容传播渠道31-35
  • 3.2.1 基于人内传播的电子书传播渠道31-32
  • 3.2.2 基于人际传播的电子书传播渠道32-33
  • 3.2.3 基于组织传播的电子书传播渠道33-34
  • 3.2.4 基于大众传播的电子书传播渠道34-35
  • 3.3 Kindle内容传播平台的特征分析35-38
  • 3.3.1 亚马逊书城在线内容平台35-36
  • 3.3.2 国内在线书城内容平台36-38
  • 第四章 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38-50
  • 4.1 研究思路38-40
  • 4.1.1 研究路径38-39
  • 4.1.2 研究步骤39-40
  • 4.2 Kindle用户使用行为调查40-45
  • 4.2.1 研究对象40
  • 4.2.2 问卷设计与实施调查40-41
  • 4.2.3 问卷统计与分析41-45
  • 4.3 用户使用行为的质性研究45-50
  • 4.3.1 研究对象46
  • 4.3.2 研究方法及数据采集46-47
  • 4.3.3 数据导入和编码整理过程47-48
  • 4.3.4 数据处理及节点设置48-50
  • 第五章 用户使用Kindle阅读器的行为特征分析50-59
  • 5.1 用户使用Kindle阅读器的时间和空间50-51
  • 5.2 用户使用Kindle阅读器的内容获取渠道51-55
  • 5.2.1“Kindle+多种渠道”模式的出现51-52
  • 5.2.2 非亚马逊电商的崛起52-53
  • 5.2.3 在线人际传播的兴盛53-54
  • 5.2.4 线下内容传播占比微弱54-55
  • 5.3 用户使用Kindle阅读的差异化行为特征55-59
  • 5.3.1 阅读小说类文章的行为特征55-56
  • 5.3.2 阅读科普文章的行为特征56-58
  • 5.3.3 阅读报刊杂志的行为特征58-59
  • 第六章 影响用户使用Kindle阅读器的因素分析59-80
  • 6.1 媒介特征影响用户对Kindle阅读器的使用59-65
  • 6.1.1 满足“碎片化”的阅读需求59-61
  • 6.1.2 阅读环境对“专注受众”的吸引61-62
  • 6.1.3 模拟纸质满足阅读需求62-63
  • 6.1.4 个性阅读需求受限:阻碍用户使用63-65
  • 6.2 内容传播渠道影响用户对Kindle阅读器的使用65-69
  • 6.2.1 多元化书城渠道:满足用户需求65-67
  • 6.2.2 在线传播渠道:降低内容交换成本67-68
  • 6.2.3 线下数据传输的局限68-69
  • 6.3 用户阅读习惯影响对Kindle阅读器的使用69-74
  • 6.3.1 线性阅读:视觉习惯与Kindle的契合70-71
  • 6.3.1.1 线性阅读与非线性阅读70
  • 6.3.1.2 视觉习惯在文本中的偏向70-71
  • 6.3.1.3 线性阅读促进Kindle的使用71
  • 6.3.2 笔记习惯在交互中受阻71-73
  • 6.3.2.1 个性表达的符号化过程71
  • 6.3.2.2 笔记行为在文本中的偏向71-72
  • 6.3.2.3 笔记行为:Kindle的缺陷与局限72-73
  • 6.3.3 媒介依赖对新兴媒介的排斥73-74
  • 6.3.3.1 对传统媒介的依赖73-74
  • 6.3.3.2“沉浸式”阅读的放大作用74
  • 6.3.3.3 认知负荷加剧用户的排斥74
  • 6.4 数字出版环境影响用户使用Kindle阅读器74-80
  • 6.4.1 版权制度限制内容平台75-76
  • 6.4.2 产业链尚未成熟:制约内容发展76
  • 6.4.3 阅读器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滞后76-79
  • 6.4.4 缺乏格式标准:阻碍用户阅读79-80
  • 第七章 对未来电子阅读器发展的建议80-86
  • 7.1 阅读器媒介平台的优化80-82
  • 7.1.1 满足受众分化需求80-81
  • 7.1.2 完善非线性阅读模式81
  • 7.1.3 媒介平台与行为特征的契合81-82
  • 7.2 内容传播渠道的优化82-83
  • 7.2.1 内容提供平台的整合82
  • 7.2.2 打造多渠道的无线网络82-83
  • 7.3 数字出版环境的整合83-86
  • 7.3.1 完善数字版权制度83-84
  • 7.3.2 产业链的加强与完善84
  • 7.3.3 统一内容格式标准84-85
  • 7.3.4 建立与社会化阅读平台的合作85-86
  • 第八章 结语86-89
  • 8.1 研究结论86-87
  • 8.2 研究缺陷和进一步研究建议87-89
  • 致谢89-90
  • 参考文献90-93
  • 附录 193-96
  • 附录 296-98
  • 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8-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歆;郑笑眉;张琛;;冲击与共赢——基于电纸书对出版业影响分析的电纸书产业策略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0年08期



本文编号:801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801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9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