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06:22

  本文关键词:《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传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 科学知识普及 科学传播活动 传播互动机制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科普期刊普遍面临生存困境,大部分科普期刊的发行量只有1万份左右,甚至更低。但《中国国家地理》通过创新传播理念、编辑方针、受众定位、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跳出了桎梏,目前发行量达到100万份左右,创我国科技期刊发行之最,成为科技传播领域的典范。 《中国国家地理》确立了符合媒体和市场需求的地理科学知识传播理念,将办刊宗旨定为“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克服了选题刻板、内容单一的科普形式,目标受众也定位于喜爱自然地理科学知识的高素质受众群体。 《中国国家地理》办刊宗旨明确,科技传播理念新颖,表现为传播内容保持以自然地理科学知识为主,以全新的方式传播自然生物、大气环境和建筑自然条件等多领域的关联知识,主题不断丰富;同时,采用大量人文地理的内容,降低受众的门槛。同时,以《中国国家地理》为传播平台拓展科技传播活动,活动内容和刊物主题、题材相呼应:《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活动将自然地理作为最主要的传播内容,并根据受众需求相应传播摄影、生态和户外探险等多领域的知识;科考类活动的主题则完全与自然地理有关。 在传播形式上,《中国国家地理》采用大开本铜版纸印刷,红色外边框、以风光图片为主的封面,具有较强的标识性。在传播文本中,以“我在现场”的写作模式,坚持科学性与故事性并重的写作风格,保证刊物的品质。而数量众多、质量精致的图片和图说的运用也是杂志传播形式活跃的一大利器,大量而精致的图片符合“读图时代”的媒体发展趋势,配合大量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图说则能使受众更多的接触科学知识,从视觉的角度强化了科学传播效果。此外,杂志社还推出了“科考志愿者活动”、实地科学考察活动、《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和“绿色出行”等多种活动的传播形式,受众与科学家可以面对面沟通,增加科学传播的现场感及与科学家互动的体验。 编辑部与科学家、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是保证《中国国家地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中又以与科学家的互动最有特点。不管是杂志的内容传播还是活动传播,数量众多且学科背景不同的科学家的参与,显示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强有力科学背景和科学传播的活力。 《中国国家地理》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传播内容上,应进一步扩大报道地域和选题的范围,还需要设置清晰的栏目。在传播形式上,杂志社仍需要加强创新力度。
【关键词】:中国国家地理 科学知识普及 科学传播活动 传播互动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37.5;G2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插图索引10-11
  • 插表索引11-12
  • 第1章 绪论12-19
  • 1.1 选题背景12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3
  • 1.3 文献综述13-17
  • 1.3.1 关于科学传播的研究13-14
  • 1.3.2 关于科普期刊的研究14-15
  • 1.3.3 关于《中国国家地理》的研究15-17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17-18
  • 1.4.1 研究思路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1.5 主要研究内容18-19
  • 第2章 《中国国家地理》的发展历程19-26
  • 2.1 《中国国家地理》的历史和现状19-21
  • 2.2 《中国国家地理》办刊宗旨及定位21-24
  • 2.2.1 科学传播为核心理念的办刊宗旨21-22
  • 2.2.2 高素质群体为核心受众定位22-24
  • 2.3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传播的功能24-26
  • 2.3.1 普及自然地理科学知识24-25
  • 2.3.2 引导地理环境事件舆情25
  • 2.3.3 传播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25-26
  • 第3章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传播内容与特色26-40
  • 3.1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传播文本内容26-31
  • 3.1.1 封面以地理主题为主要内容26-27
  • 3.1.2 内页以自然科学内容为主导27-31
  • 3.2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传播活动内容31-36
  • 3.2.1 大讲堂以地理和摄影主题为主31-34
  • 3.2.2 科考类活动以现场体验为主34-36
  • 3.3 《中国国家地理》内容特色36-40
  • 3.3.1 主题选择满足受众需求36-37
  • 3.3.2 视角独特且注重时效性37-39
  • 3.3.3 “文本”与“活动”传播的互动性39-40
  • 第4章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传播形式与特点40-54
  • 4.1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传播的文本形式40-47
  • 4.1.1 景观照为主体的封面40-43
  • 4.1.2 “我在现场”的文本模式43-44
  • 4.1.3 图片和图说的大量运用44-47
  • 4.2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传播活动形式47-51
  • 4.2.1 传播活动类型多元化47-49
  • 4.2.2 科学传播活动互向模式49-51
  • 4.3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传播特点51-54
  • 4.3.1 整体稳定又不断调整51
  • 4.3.2 形式多样且层次分明51-52
  • 4.3.3 多方合作营造影响力52
  • 4.3.4 持续运作并形成品牌52-54
  • 第5章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传播的互动特点54-65
  • 5.1 《中国国家地理》与科学家互动54-61
  • 5.1.1 媒体与科学家互动的策略54-56
  • 5.1.2 数量众多且学科多元的专家群体56-59
  • 5.1.3 “显性互动”为主的互动形式59-60
  • 5.1.4 与科学家互动的传播效果60-61
  • 5.2 《中国国家地理》与作者、读者的互动61-65
  • 5.2.1 媒体与作者及读者互动的意义61
  • 5.2.2 媒体与作者及读者互动的形式61-62
  • 5.2.3 媒体与作者及读者互动的策略62-65
  • 结语65-68
  • 参考文献68-73
  • 致谢73-74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4-75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新闻作品目录75-76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课题目录76-77
  • 附录D 《中国国家地理》内容总监刘晶访谈记录77-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铭;科技期刊栏目的设置艺术[J];编辑学报;2000年02期

2 王亚男;刘德生;俞敏;;现代科普期刊栏目规划研究[J];编辑学报;2012年02期

3 晓蓓;;编辑记者其实就像制片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内容策划的求新求变[J];编辑学刊;2008年01期

4 魏安莉;;地理类期刊的定位与策划[J];中国编辑;2010年05期

5 单之蔷;;当月发行100万册的杂志是怎样策划出来的[J];中国编辑;2010年06期

6 李栓科;师永刚;胡勋璧;吴晨光;解成;喻国明;;期刊的几个做点[J];编辑之友;2009年06期

7 李芹燕;;期刊封面与读者忠诚度的培养——以《中国国家地理》为例[J];编辑之友;2010年02期

8 梅琼林,陈文举;从传者与受众的互动看媒体的分众化趋势[J];今传媒;2005年02期

9 孟志军;;《中国国家地理》的编辑特色[J];今传媒;2007年09期

10 翟杰全,杨志坚;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915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915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5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