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出版论文 >

不同时期法国出版物中的中国形象概述

发布时间:2017-10-05 05:33

  本文关键词:不同时期法国出版物中的中国形象概述


  更多相关文章: 传教士 汉学 中国热 中国形象 刻板形象


【摘要】:马克·波罗的《东方游记》拉开了西方人深入了解中国的序幕,开启了中法交流的新阶段。在随后的世纪里,“中国热”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法国作为欧洲“中国热”的中心,深受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法国启蒙大革命时期,以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为代表的法国哲学家、思想家们也广泛了解中国思想、谈论中国。从19世纪开始,随着来华人员的日益增多和职业的多元化,法国对于中国的了解开始越发深入。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去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习近平主席访法更是促进了两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中法两国之间的交流与了解由来已久,那么我们不禁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法国人眼中,中国形象是什么样的?不同时期会否产生认知上的不同?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选择了《不同时期法国出版物中的中国形象》这一题目,以时间顺序作为基本研究顺序(17世纪末,18世纪,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下半叶-21世纪),选择和剖析不同时期法国出版物中的相关表述,从中勾勒出在法国和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也冀期于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中国在他国眼中的形象。2011年1月,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力图从更多的角度和更广阔的视野向世界展示一个真正的中国。在当今世界,国家形象举足轻重。只有深刻了解了中国形象是如何存在的,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形象,才能够更好的为国家形象构建做出努力。这也是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本文将首先回顾一下21世纪以前的中国形象,然后针对21世纪按照报纸、杂志、摄影、电影等方面进行系统剖析,通过对法国不同时期的出版物文本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不同时期法眼中的中国形象:法国对于中国的了解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阶段。每个时期,出于对于自身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考量,了解和介绍的侧重点会有差异。总的来说,中国形象在法国人眼中时好时坏、时而客观时而主观。然后,笔者将总结迄今为止的中国形象演变并分析其变化原因。最后,笔者会针对如何更好的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提出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传教士 汉学 中国热 中国形象 刻板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39.56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摘要7-9
  • 目录9-10
  • 正文10-78
  • 参考文献78-81
  • 附件8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小航;;“江南道路”与“英国模式”的比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方维规;;语言与思辨——西方思想家和汉学家对汉语结构的早期思考[J];学术研究;2011年04期

3 张先清;;“鞑靼”话语: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关于满族的民族志观察[J];学术月刊;2009年02期

4 华立;;从日本的“唐船风说书”看康熙二十九年的乌兰布通之战[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03期

5 kP杴哲生;;十八世纪法国耶稣会士的“北京经验” 以《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为中心的讨论[J];中国文化;2011年02期

6 陈辉;;《无罪获胜》语言学探微[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伍玉西;;试析明清之际天主教书籍传教兴起的原因[J];宗教学研究;2010年02期

8 周燕;;李明《中国近事报道》对伏尔泰的影响[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周燕;周军;;文化的误读与讹传——以“荸荠化铜”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董艳;胡勤;;想象的他者——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本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975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chubanfaxing/975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0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