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视域的无锡基层“大组织”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视域的无锡基层“大组织”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江南大学》 2014年
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视域的无锡基层“大组织”建设研究
于少壮
【摘要】:中国改革30多年来,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双重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开始瓦解。在阶层分化重构的过程中,包含十大社会阶层的新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并且中产阶层崛起,中下阶层的规模不断地缩小。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引起的社会流动同样值得关注,目前,我国的社会流动受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先赋性因素与后致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呈现出爆发性与稳定性相结合的特点。而社会板结又是社会流动的客观结果,家庭社会资本的不均是造成目前不合理社会板结的最主要原因,社会不合理板结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目前无锡的农民阶层分化最为严重,外来务工人员构成的社会底层规模不容小觑,导致了无锡的社会流动情况更为复杂,社会板结形势也更为严峻,这就对无锡社会基层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无锡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基层管理的不适应,是无锡基层“大组织”建设的时代背景。在明确基层“大组织”含义的基础上,其在功能定位、体系构建、制度建设、人才队伍构建等方面,体现出一定的延续性与创新性。目前基层党组织存在党员思想状况不纯、基层组织生活弱化、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弱化等现实问题,是其进行建设的必要性。而基层“大组织”的重要性则体现在:可以为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疏导途径,还可以降低先赋性因素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从基础上打破不合理的社会板结,重构活力的社会机制。 无锡的基层“大组织”建设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增强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与群众面对面开展活动、加强基础保障、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等。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组织设置的“网格化”、基础工作的“扁平化”、组织服务的“组团化”与基础保障的“系统化”等特点。但是,基层“大组织”的建设也存在不足,如建设的内涵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协调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组织的功能也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总结无锡基层“大组织”建设的经验,对以后基层“大组织”建设的发展路径选择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建设:首先要解放思想,对基层“大组织”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其次要完善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流动机制;第三要加强基层“大组织”的制度建设,规范基层“大组织”运作;最后要尊重人才的主体地位,让党员在基层“大组织”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先锋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传松;朱挢;;阶层固化、社会流动与社会稳定[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2 谭吉华;;新时期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与党的群众基础的巩固及扩大[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2期
3 游龙波;徐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若干特征[J];东南学术;2007年06期
4 王尚银;;社会阶层结构变动对政治变化的影响[J];东岳论丛;2006年06期
5 邓凌;;论社会结构变化与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功能[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王卓君;;社会阶层变化与党的建设[J];党建研究;2012年01期
7 王正文;周玉蓉;;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背景下的党群关系[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王春光;;当前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与特点[J];河北学刊;2010年04期
9 魏建生;肖茏权;;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探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10 丁根林;;建国以来高校党建的历程、经验与启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焦秀君;;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邓晓宇;;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杨明;我国度假体育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庞飞;西部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翼;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洋;冯诺舟;王一舟;;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J];才智;2011年05期
2 黄洁;;党内和谐初探——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3 陈露;西欧社会党的组织改革及政党现代化进程[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1期
4 庄锋;试论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整合[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2期
5 李景田;发展党内民主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J];党建研究;2003年01期
6 高坂健次,李为;从社会阶层看战后日本社会变动——当代社会结构变化分析的一种方法[J];东南学术;2000年02期
7 陈敏华;;浅析20世纪苏联社会结构的变迁(下)[J];苏联研究;1991年04期
8 丁开杰;;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挑战、进展与问题[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王文龙;;后新自由主义、后东亚模式与新东亚模式比较[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10 赵定东;朱励群;;俄罗斯中产阶层的结构构成与发展前景[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贺林;[N];北京日报;2004年
2 固原公路分局 高天刚;[N];固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庆;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刘曼抒;社会阶层分化与工农联盟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复制与递嬗:试析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基于落儿岭村的实地调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张登国;;构建和谐的城市社会阶层结构[J];新疆社科论坛;2007年03期
3 曾聪;郭迟;;社会阶层结构与教育公平互动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1期
4 王国泽,韩红霞;优化三大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J];政府法制;2005年13期
5 王曼;;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与和谐社会建设[J];世纪桥;2010年05期
6 ;和谐社会阶层结构特征研究[J];福建理论学习;2009年08期
7 刘刚;;我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对社会政治和谐构建的影响[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叶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存在的隐患及其优化途径[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侯云霞;赵雪飞;;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阶层利益整合问题评析[J];前沿;2010年14期
10 周玉;现阶段我国城镇社会阶层结构及其特点——基于福清市城镇阶层状况的调查[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陆学艺;;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几个问题[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3 赖德胜;;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流动[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4 康武刚;;论五代宋初的社会流动——以武将群体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刘锐;;电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流动的影响——基于恩施州石栏村的民族志调查[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6 陈玉忠;;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与体育发展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廖申白;;公职地位开放与有序社会流动——和谐公民社会的两个特征[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8 杨豪;;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9 易全勇;侯玉娜;;蚁族的生态特征及社会流动——兼对《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的述评[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李丽峰;;近十年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研究综述[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立平 上海大学、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学院、社会建设研究院 胡建国;[N];北京日报;2009年
3 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赵英兰;[N];吉林日报;2011年
4 ;[N];经济参考报;2001年
5 石磊(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6 赵理文;[N];天津日报;2009年
7 还春;[N];温州日报;2007年
8 鲁世山;[N];安徽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许志平;[N];闽北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胡兆燕;[N];中国财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永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姜迪武;转型期我国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邓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中等收入阶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慧霞;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金桂兰;江泽民社会分层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苗加清;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刘海军;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结构变化及其现实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华雯文;社会保障:规避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D];吉林大学;2013年
9 郭存海;拉丁美洲中产阶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10 李留东;浙江省专业运动员家庭社会阶层背景与社会流动路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娟;再现一种社会流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于少壮;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视域的无锡基层“大组织”建设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3 谢冬玲;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与党的执政能力提升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谭循恩;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思考[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磊;中国社会阶层发展多元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华逢林;社会阶层结构封闭性的同期群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7 田晓霞;太原市社会阶层实证分析[D];山西大学;2012年
8 张聪;现阶段河南省社会阶层结构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9 方向军;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牧;我国中产阶层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D];南京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视域的无锡基层“大组织”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8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14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