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路径——以社会资本为分析视角
发布时间:2021-02-11 15:42
新时代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党建的引领实效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目标。在社会资本匮乏导致基层治理成效不彰的现状下,以强化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参与网络等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为着力点,能够有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效。在基层党组织强化社会资本积极作用的过程中,面临社会信任衰减引发社会动员困境、形塑作用失灵导致行为引导成效不彰和参与网络缺失降低主体互动水平等现实困境。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可以从优化作风监督和群际关系重塑社区社会信任、提升社区传播和互惠规范实效增加社会规范存量、提升供需与权责匹配精准性强化参与网络构建等方面构建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以党建引领强化社会资本积极作用的推进路径
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首先在于领导、激励治理主体进行广泛参与。一方面,政治信任能够转化为社会信任。根据学者调研可知,公正获得医疗与养老等社会保障、公正的党政干部选举、逐渐上升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等因素均会有效提升社会中的社会信任。7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具备较高的合法性资源,民众对党秉持高度的政治信任。民众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基层政治生态将处于风清气正的状态,社区居民获得社区医疗、养老等服务的机会更为均等,基层党政干部选举将保持透明、公正。这些因素均将有效提升人际间的社会信任水平。另一方面,相似的价值观能够强化社会信任。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强调做到先公后私或公私兼顾,并且不断地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的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对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推崇,能够统合社会中源自历史文化和政治文化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资源,使二者在基层党组织的宣扬、践行和社区实践中得到整合,最终融汇成重视公共利益的社区氛围。进而,由于上述社区氛围的作用,社区居民趋于秉持高度相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种相似性会使居民在批判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将自我归类到同一群体中,并形成“内群体效应”2,提升群体内居民彼此间的信任水平。(二)社会规范:形塑治理主体外部行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培育[J]. 方亚琴,夏建中.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7)
[2]解决问题驱动的基层政府治理改革逻辑——北京市“吹哨报到”机制观察[J]. 孙柏瑛,张继颖.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4)
[3]以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引领城乡社区协商发展[J]. 黄意武. 中州学刊. 2018(09)
[4]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路径[J]. 叶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4)
[5]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J]. 曹海军. 政治学研究. 2018(01)
[6]从“嵌入吸纳制”到“服务引领制”: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转型与路径选择[J]. 刘伟. 行政论坛. 2017(05)
[7]后真相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J]. 史安斌,杨云康. 国际新闻界. 2017(09)
[8]我国社区文化治理的新探索——以保定美地社区为例[J]. 施雪华,禄琼. 理论探索. 2017(03)
[9]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区治理中的制度设计再思考[J]. 程秀英,孙柏瑛.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4)
[10]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理论、路径与政策选择[J]. 杨丽,游斐. 探索. 2016(06)
本文编号:3029336
【文章来源】:社会主义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以党建引领强化社会资本积极作用的推进路径
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首先在于领导、激励治理主体进行广泛参与。一方面,政治信任能够转化为社会信任。根据学者调研可知,公正获得医疗与养老等社会保障、公正的党政干部选举、逐渐上升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等因素均会有效提升社会中的社会信任。7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具备较高的合法性资源,民众对党秉持高度的政治信任。民众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基层政治生态将处于风清气正的状态,社区居民获得社区医疗、养老等服务的机会更为均等,基层党政干部选举将保持透明、公正。这些因素均将有效提升人际间的社会信任水平。另一方面,相似的价值观能够强化社会信任。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强调做到先公后私或公私兼顾,并且不断地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的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对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推崇,能够统合社会中源自历史文化和政治文化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资源,使二者在基层党组织的宣扬、践行和社区实践中得到整合,最终融汇成重视公共利益的社区氛围。进而,由于上述社区氛围的作用,社区居民趋于秉持高度相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种相似性会使居民在批判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将自我归类到同一群体中,并形成“内群体效应”2,提升群体内居民彼此间的信任水平。(二)社会规范:形塑治理主体外部行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培育[J]. 方亚琴,夏建中.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7)
[2]解决问题驱动的基层政府治理改革逻辑——北京市“吹哨报到”机制观察[J]. 孙柏瑛,张继颖.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4)
[3]以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引领城乡社区协商发展[J]. 黄意武. 中州学刊. 2018(09)
[4]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路径[J]. 叶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4)
[5]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J]. 曹海军. 政治学研究. 2018(01)
[6]从“嵌入吸纳制”到“服务引领制”:中国共产党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转型与路径选择[J]. 刘伟. 行政论坛. 2017(05)
[7]后真相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J]. 史安斌,杨云康. 国际新闻界. 2017(09)
[8]我国社区文化治理的新探索——以保定美地社区为例[J]. 施雪华,禄琼. 理论探索. 2017(03)
[9]社会资本视角下社区治理中的制度设计再思考[J]. 程秀英,孙柏瑛.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4)
[10]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理论、路径与政策选择[J]. 杨丽,游斐. 探索. 2016(06)
本文编号:3029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02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