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川陕革命根据地社会动员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19:5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考虑到该地交通不便、组织基础薄弱等情况,中共党人因地制宜,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加强根据地建设,夯实党组织力量,逐渐把川陕地区打造成为“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动员工作作为组织和团结川陕民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即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动员工作做专题研究。分析现有川陕根据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目前该领域已从过去注重对资料的搜集、整理逐渐转向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但研究数量和质量都还不足。关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社会动员方面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本文尝试在大量文献、档案、回忆录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史论结合、对比研究等方法,系统梳理和分析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动员工作,以期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社会动员工作形成一个较为客观和全面的了解。本文以川陕革命根据的动员对象为研究内容,揭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是如何依据当时国内外状况以及根据地自身现状,来动员广大民众参与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包括以下3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是对文章的选题缘由、意义、现状、设想以及相关核心概念作以梳理...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章 绪论
    一、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 问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相关研究资料
        (二) 相关研究成果
    三、研究设想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三) 研究创新和不足
    四、相关概念解释
        (一) 川陕革命根据地
        (二) 社会动员
第二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社会动员工作的历史背景
    一、20世纪30年代中共社会动员工作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理论阐述
        (二) 中共20世纪初期的动员思想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社会动员的实践背景
        (一) 红四方面军入川前川陕地区的社会动员情况
        (二) 川陕革命根据地社会动员工作的迫切性
第三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对下层民众的动员工作
    一、带领贫苦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一) 川陕地区农民革命性较强
        (二) 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具体措施
    二、深入开展妇女解放运动
        (一) 红军入川前川陕地区妇女基本情况
        (二) 川陕革命根据地妇女动员工作
    三、加强青少年的动员工作
        (一) 川陕革命根据地初期青少年动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 大力开展青少年动员工作
第四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对国民党将士的动员工作
    一、对国民党将领的动员工作
        (一) 利用国民党将领内部矛盾,争取同盟最大化
        (二) 对国民党田颂尧、杨森的动员和争取
        (三) 对杨虎城的成功动员
    二、大力开展国民党兵运工作
        (一) 最大限度争取国民党士兵哗变
        (二) 进行全面系统的兵运工作
    三、加强白区被俘士兵的改造
第五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对技术人才和地方武装的动员工作
    一、注重对军事技能人才的动员
    二、吸收当地医疗人才,建立人民医院
    三、对民团势力的动员
第六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社会动员工作的特点、作用及局限性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社会动员工作的历史特点
        (一) 紧紧围绕军事需求开展社会动员
        (二) 宣传工作贯穿社会动员始终
        (三) 妇女成为重要的武装力量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社会动员工作的历史作用
        (一) 对根据地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 支持并掩护了红军长征
        (三) “汉中协定”对西安事变的积极影响
    三、川陕革命根据地社会动员工作的历史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红军转战期间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以川陕革命根据地为例[J]. 李茹,张喜庆.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2]陕南苏区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J]. 尹行创.  社科纵横. 2016(09)
[3]川陕苏区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历史概况与特点分析[J]. 毕瑛涛.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03)
[4]抗战前后南充群众运动简述[J]. 陈琳琳.  理论观察. 2016(02)
[5]川陕苏区军政人员粮食供给问题探究[J]. 罗其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01)
[6]川陕革命根据地宣传工作研究[J]. 邓杰,李会敏.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04)
[7]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看红军践行群众路线的意义——以红军在川东地区的发展为例[J]. 奥亚锋.  黑龙江史志. 2014(11)
[8]《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资料集成》评述[J]. 张亮.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4(03)
[9]川陕革命根据地“扩红”运动宣传试探[J]. 朱晓舟.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14(02)
[10]川陕革命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初探[J]. 祝秦.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 李会先.首都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工作研究[D]. 魏晓芬.西华师范大学 2016
[2]对川陕苏区统战工作的探究[D]. 张慧.西华师范大学 2016
[3]川陕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 张晓龙.西南大学 2016
[4]中共唤醒川陕革命根据地农民革命意识研究[D]. 熊莉.西华师范大学 2015
[5]川陕革命根据地宣传工作述论[D]. 余林轩.四川师范大学 2014
[6]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研究[D]. 朱春燕.重庆师范大学 2012
[7]20世纪30年代川陕革命根据地法制研究[D]. 叶亮.西南政法大学 2009
[8]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研究(1932.12-1935.4)[D]. 叶芳.西南交通大学 2005
[9]20世纪30年代川陕苏区土地革命问题评析[D]. 罗其芳.四川师范大学 2002
[10]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地位与作用[D]. 杨俊丽.西南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86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086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7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