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问责何以异化:表征、诱因及其矫治

发布时间:2021-04-18 18:27
  问责是规范和引导权力运行,实现人民权力主体地位的常识性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问责制被纳入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治理框架,成为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的重要利器。然而,压力型体制症结、权责疏离的制度因素、同体问责的先天缺陷以及行为者的角色分离等诸多原因,使得问责跨越到一步之遥的问责异化。破除问责异化需要从理念上明晰问责原初本意,用为民负责、法治问责和精准问责的理念让行为者回归公共角色本位;需要从体制上消除"顶格管理",解开压力型体制症结;需要坚持权责对等方略,化解权责疏离的制度难题、弥补同体问责的先天缺陷。 

【文章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0,(05)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责:现代政治的常识性逻辑
二、从问责到问责异化:一步之遥的“跨越”
    1.问责动机异化
    2.问责行为异化
    3. 问责结果异化
三、问责异化的双重诱因:体制与角色的挤压
    1.压力型体制症结
    2.权责疏离的制度因素
    3.同体问责的先天缺陷
    4.行为者的角色分离
四、走向科学规范的问责:一个立体式的建构
    1.理念上明晰问责的原初本意
    2.体制上消除“顶格管理”
    3.方略上坚持权责对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痕迹主义”的表现、实质、危害与批判路径[J]. 张明.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2]权责分立与基层避责:一种理论解释[J]. 倪星,王锐.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5)
[3]重构政治生态:权力制约监督的一种新视角[J]. 陈朋.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03)
[4]当代中国问责制度建设及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 张贤明.  政治学研究. 2012(01)
[5]官员问责的政治逻辑、制度建构与路径选择[J]. 张贤明.  学习与探索. 2005(02)
[6]“职责同构”批判[J]. 朱光磊,张志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本文编号:3145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3145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0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