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政党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
发布时间:2017-06-22 11:19
本文关键词:论提高政党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本质上来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政党协商是一种协商民主。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十八大报告的基础上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做出了进一步的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推进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其中,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政党协商民主就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一个较高层次的组成部分。加强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政党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对完善政党协商民主以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都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序言、基本理论、制度化分析框架、历史与现状分析、路径探索。基本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政党协商民主的概念、特点和价值,本文突出强调了政党协商民主的平等性,突出政党协商民主对民主党派的作用。制度化分析框架部分,笔者借鉴亨廷顿的制度化理论,构建了我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分析框架(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含义、要素及评价标准)。最后两部分,以制度化分析框架为基准,对我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突出强调了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化要素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实体规范、健全程序机制、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和提高协商意识四条具体的对策路径,以期不断提高制度化水平。
【关键词】:协商民主 政党 制度 制度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6
【目录】:
- 论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5
-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8-9
- (二) 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9-13
- (三) 研究方法13-15
- 一、 政党协商民主的基本理论15-25
- (一) 政党协商民主的内涵15-18
- (二) 政党协商民主的特点18-21
- (三) 政党协商民主的重大价值21-25
- 二、 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分析框架25-34
- (一) 制度的内涵与要素25-27
- (二) 制度化的内涵与评价标准——以亨廷顿制度化理论为例27-30
- (三) 我国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分析框架30-34
- 三、 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历史与现状分析34-45
- (一) 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历史考察34-36
- (二) 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化取得的成就36-39
- (三) 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化存在的不足39-45
- 四、 提高政党协商民主制度化水平的路径探索45-53
- (一) 完善实体规范45-47
- (二) 加强程序机制建设47-50
- (三) 建立健全评价监督机制50-51
- (四) 增强协商意识51-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8
- 后记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光胜;;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J];理论月刊;2006年05期
2 徐映奇;;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发展现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李敏;;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政党制度建设[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王学军;;论协商民主的发展与我国政协制度建设[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贾庆林;;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J];求是;2012年23期
6 王金红;协商政治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J];唯实;2004年02期
7 佟一;;蓬勃发展的多党合作事业——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多党合作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统一战线;2012年08期
8 郑万通;;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2年04期
9 郑万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几个问题[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04期
10 刘佳义;;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J];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俊杰;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提高政党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1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7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