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党建论文 >

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制度的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17-06-23 05:09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制度的历史演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中共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强调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首次将“协商民主”写入党的代表大会,表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共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新的高度,会议明确指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拓宽和明确了协商民主的范围和含义。 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制度的演进过程具备历史性和动态性,文章主要从新民主主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苏联式社会主义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四个相承的历史阶段,,梳理和分析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制度的演进历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萌生党派合作的协商思想,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期间得到初步实践探索,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国家层面上的国共对立局势使协商民主整体上处于顿挫状态。全面抗战爆发后,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实验在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迅速展开。抗日战争结束后,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制度提供了独特的历史际遇,协商性实践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协商民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协商民主制度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框架下得以确立和发展,其原则和方式也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过程中得以基本形成。苏联式社会主义框架下的协商民主制度因中国共产党的“左”倾思想而陷入困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和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分别呈现曲折和挫折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下,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制度得以恢复建设和快速发展。 对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制度的历史演进展开研究,有助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文章大致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制度“思想—实践—理论—制度”的基本演进历程,并将其纳入中国近现代复杂嬗变的政治生态之中,着重阐释和论证协商民主制度历史演变的总体特征和内在逻辑,突出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特色”,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民主党派 协商民主 历史演进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23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导论9-15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3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0-11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1-13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3-15
  • 1.3.1 研究方法13
  • 1.3.2 创新之处13-15
  • 第2章 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思想的缘起15-26
  • 2.1 协商民主思想的起步15-21
  • 2.1.1 互斥型政治生态背景15-17
  • 2.1.2 党派联合思想的萌发17-19
  • 2.1.3 协商思想的初步探索19-21
  • 2.2 协商民主的顿挫21-26
  • 2.2.1 国共对立局势下的协商困境21-23
  • 2.2.2 “左”倾关门主义思想干扰23-26
  •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制度的酝酿26-40
  • 3.1 协商民主的实验26-33
  • 3.1.1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推动26-30
  • 3.1.2 中国共产党的系列尝试30-33
  • 3.2 协商民主的际遇33-40
  • 3.2.1 重庆旧政协的协商尝试33-37
  • 3.2.2 协商民主思想走向实践37-40
  • 第4章 新民主主义社会框架下的协商民主40-48
  • 4.1 协商民主制度的初步发展40-44
  • 4.1.1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确立40-42
  • 4.1.2 协商合作原则及方式的形成42-44
  • 4.2 协商民主制度的跨越发展44-48
  • 4.2.1 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协商机制44-46
  • 4.2.2 长期共存与相互监督的确立46-48
  • 第5章 苏联式社会主义框架下的协商民主48-55
  • 5.1 协商民主制度的曲折发展48-52
  • 5.1.1 “左”倾思想对协商制度的冲击48-51
  • 5.1.2 中共中央对政治领域的有限调整51-52
  • 5.2 协商民主制度遭遇挫折52-55
  •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下的协商民主55-63
  • 6.1 协商民主制度的恢复建设55-57
  • 6.2 协商民主制度的快速发展57-59
  • 6.3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59-63
  • 6.3.1 协商民主制度的现实意义60-61
  • 6.3.2 发展协商民主的路径选择61-63
  • 结束语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9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及其多元认知[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3期

3 齐卫平;陈朋;;协商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生长点[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4 李君如;;民主政治、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J];党政干部学刊;2013年01期

5 ;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5年01期

6 燕继荣;;协商民主的价值和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6期

7 林尚立;;协商政治: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基本形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9期

8 陈家刚;协商民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3期

9 王智;胡均伟;;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党协商民主论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10 李君如;;协商民主:重要的民主形式[J];世界;2006年09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协商民主制度的历史演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3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473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b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