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寻乌调查与兴国调查的历史经验及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9:26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寻乌调查与兴国调查的历史经验及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在上世纪30年代土地革命的历史大背景下,毛泽东针对赣西南地区的城乡情况和土地革命情况,选取了寻乌县和兴国县做了两次深入的社会调查。在两次调查的过程中,毛泽东始终本着求真务实、贴近群众的调研态度,运用开会调查、实地调查等调研方法,借助阶级分析、史料分析、样本分析等分析工具,亲自列提纲、提问题、做记录,深入实际、面对群众,将寻乌、兴国两地的经济、政治、交通、土地关系和革命斗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解刨,创作出了8万余字的《寻乌调查》和4万多字的《兴国调查》。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是当时中国革命具体问题能顺利解决的现实依据,也是土地革命得以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指导因素之一。毛泽东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在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了甘心做“洋房子先生”的部分中共党员思想警示: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不完全符合中国实情,实际政策要靠中国同志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制定。实际情况的获取少不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毛泽东正是因为做了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才了解了赣西南地区城乡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正确对待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策,检验土地政策的实效,校验政策对错,弥补政策缺失,从而推动了土地革命向前发展。调查研究是我们制定政策、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源和基本方法,也是践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最好方式。在新时期,面对党十八大会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构想,我们要继续坚持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来推动改革事业的稳步进行。在始终不移的坚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加强调查研究的思路创新和方法创新,用高效的调查研究工作来指导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具体实践活动,不断深化调查研究的时代价值,强化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基本思想方针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 寻乌调查 兴国调查 经验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41;D25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3
- 1.1 选题依据8
- 1.2 选题意义8-9
- 1.2.1 理论意义8-9
- 1.2.2 现实意义9
- 1.3 文献综述与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3.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1-12
- 1.4.1 研究思路11-12
- 1.4.2 研究方法12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12-13
- 1.5.1 深化毛泽东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的时代价值12
- 1.5.2 创新调查研究的方法12-13
- 第2章 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的历史背景及调查过程13-17
- 2.1 毛泽东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的历史背景13-15
- 2.1.1 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探索13
- 2.1.2 党内“左”倾错误思想抬头13-14
- 2.1.3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情况14-15
- 2.2 毛泽东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的调查过程15-17
- 2.2.1 毛泽东寻乌调查的调查过程15-16
- 2.2.2 毛泽东兴国调查的调查过程16-17
- 第3章 毛泽东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的主要内容17-25
- 3.1 毛泽东寻乌调查的主要内容17-21
- 3.1.1 寻乌县城人.成分及其政治地位17-18
- 3.1.2 寻乌县城的商业情况18
- 3.1.3 寻乌的旧有土地关系18-19
- 3.1.4 寻乌农村的剥削状况19-20
- 3.1.5 寻乌的土地斗争情况20-21
- 3.2 毛泽东兴国调查的主要内容21-25
- 3.2.1 兴国农村家庭状况21-22
- 3.2.2 兴国农村的社会关系与变革22
- 3.2.3 兴国土地革命后的状况22-23
- 3.2.4 兴国的苏维埃政权建设23
- 3.2.5 永丰区的农村军事化情况23-25
- 第4章 毛泽东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的历史经验25-32
- 4.1 用调查研究来摸清实际情况25-26
- 4.1.1 深刻揭示出旧中国农村的面貌25
- 4.1.2 证实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5-26
- 4.2 用调查研究指导党的科学决策26-29
- 4.2.1 帮助制定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和城市贫民群众的政策和策略27
- 4.2.2 帮助纠正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和政策偏差27-28
- 4.2.3 有助于不断完善土地政策28
- 4.2.4 有助于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28-29
- 4.3 用调查研究明确当地的阶级路线29-32
- 4.3.1 寻乌地区的阶级情况29-30
- 4.3.2 兴国调查的阶级情况30-32
- 第5章 毛泽东寻乌调查与兴国调查的当代价值32-40
- 5.1 调查研究是坚持实事求是、促进求真务实的重要载体32-35
- 5.1.1 通过调查研究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坚持实事求是的定力32-33
- 5.1.2 加强学习以更好从事调查研究,提高坚持实事求是的能力33-34
- 5.1.3 以调查研究为基础推进法治建设,提高坚持实事求是的效力34-35
- 5.2 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客服不正之风的有效手段35-37
- 5.2.1 通过调查研究落实思政教育,提升密切联系群众的主动性35-36
- 5.2.2 将调查研究引入实践活动,,提升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36
- 5.2.3 与时俱进地推动调查研究,提升密切联系群众的创造性36-37
- 5.3 调查研究是弘扬改革创新、促进决策科学的必由之路37-40
- 5.3.1 以调查研究为手段,宣传改革创新的价值37-38
- 5.3.2 科学从事调查研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8-39
- 5.3.3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支持改革创新的机制39-40
- 结语40-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燕;毛泽东早期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月刊;2001年02期
2 汤若杰;刘慧;;英译本《寻乌调查》“导言”[J];史林;2009年02期
3 高淑云;毛泽东"寻乌调查"思想作风的鲜明特点与现实意义[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穆清龙;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3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angjiandangzheng/59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