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7-10-22 18:36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地理学 城市化 中国 学科进展


【摘要】: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为中国城市地理学乃至世界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营养。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归纳起来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热点总体同步;在城市化、城市群/圈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和城市建设实践;强调定量和计量手段的科学研究悄然成为潮流;积极开辟和强化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基地、新力量;以更开放、更创新的视野,积极开创前沿性、战略性的新研究领域;推出年青人等计划初现成效。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中国城市地理学更好地实现了从知识生产到知识应用、反馈、知识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展望城市地理学的学科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加速的今天,认识城市、改造城市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一方面需要面向城市化背景,进行中国城市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战略思考,缩短中国城市地理学与主流的城市地理学的距离,通过大人文与大科学交融进行城市地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和完善、国际视野和地方行动;另一方面需要面向国家"十二五"等近期发展目标和重点,积极的设计和执行中国城市地理学近期行动计划。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 城市化 中国 学科进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92,40971103)
【分类号】:K928.5
【正文快照】: 1引言当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市不仅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属于历史范畴。一方面,人们都把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代表,时代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的渊薮和焦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阎小培;近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新进展[J];地理学报;1994年06期

2 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年02期

3 沈道齐,崔功豪;中国城市地理学近期进展[J];地理学报;1990年02期

4 顾朝林,徐海贤;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1999年04期

5 姚士谋,王成新,朱振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新的领域思考[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6 周一星;;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评价和展望[J];人文地理;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焦华富,徐殿忠;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对策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吴鹏森;中国城市住宅建设中的弱势关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焦华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征及其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5 李恕宏;安徽省中心地结构与城镇体系建设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6 陈明星;查良松;沈非;;安徽省城市规模结构分形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陈璐;;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特征问题与建设构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郭荣朝,马捷;南漳经济持续发展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陈彦光,周一星;豫北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陈彦光,周一星;基于RS数据的城市系统异速生长分析和城镇化水平预测模型: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佳;;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量聚集效应的聚类分析[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孙宁华;黄玉梅;陈芳芳;;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动态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樊杰;相伟;;区位论、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规划[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4 姜乃力;;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的SWOT分析[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5 盛科荣;;辽中南都市经济区空间格局变化及其机制分析[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6 蒋海兵;白光润;梁浩栋;;城市空间结构要素影响下商业区内部空间结构——以上海田林商业区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7 陈绍愿;赵红;林建平;;企业群落复合体及其生态调控机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9 许君燕;陈松林;;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泉州市为例[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于会录;贺世杰;;打造城市品牌形象,促进烟台中心城市发展[A];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研究[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惠;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国栋;地域生态经济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苗连山;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卫民;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6 田光进;基于遥感与GI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7 董宪军;生态城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毛志雄;中国城区经济论[D];四川大学;2002年

9 厉伟;城市化进程与土地持续利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10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永春;高速公路产业带形成机理及其边界划分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1999年

2 张军强;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效果的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1999年

3 祝华军;小城镇规划及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4 吴映梅;区域聚落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5 白景锋;面临知识经济的陕西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志刚;以土地置换为主要手段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开封为例[D];河南大学;2001年

7 闫卫阳;新时期河南省区域开发的空间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8 张春歧;转型时期农村城镇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9 王敬华;小城镇生态规划理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10 王有为;城市公共交通枢纽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东辉,窦贻俭;仪征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1期

2 姚士谋,陈彩虹;城市化过程中的几个内在规律性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6期

3 赵洪才,董黎明;城市土地经济评价初探[J];城市规划;1985年05期

4 周一星,于艇;对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讨论[J];城市规划;1988年03期

5 许学强,周素红,林耿;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布局分析[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6 吴良镛;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J];城市规划;2003年02期

7 谢守红,宁越敏;城市化与郊区化:转型期都市空间变化的引擎——对广州的实证分析[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8 李志刚,吴缚龙,卢汉龙;当代我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对上海三个社区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9 吕露光;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贫困人口分布状况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10 沈建法;冯志强;黄钧尧;;珠江三角洲的双轨城市化[J];城市规划;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彦威;赵莹;刘云刚;;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年04期

2 麦克·帕西诺;李志刚;李楚婷;蔡萌;伦锦发;林婕;黄馨琳;;21世纪的城市地理学:一个研究议程[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2期

3 方创琳;;面向国家未来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的思考[J];人文地理;2011年04期

4 杨亮;冯革群;;社会转型阶段的乡村地理调查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1年03期

5 王文彩;李松志;冯长明;;庐山人地关系演进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柴彦威;;城市地理学的研究主线与核心问题[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姜乃力;;现代城市地理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刘云刚;;实用主义VS科学主义:谁是我们的SPONSOR?[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高之均;;在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顾朝林;陈璐;王栾井;;论城市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张阳生;;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微观极”方向——微观地理学及其应用[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有限公司 李忠;大都市纽约[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2 胡民;湖州:破解数字地名建设三大难题[N];中国社会报;2006年

3 孙平;地名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凸显[N];中国社会报;2006年

4 曾卫康;广州去年地名申报量创历史新高[N];中国社会报;2006年

5 刘艳;包头启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N];中国社会报;2006年

6 潘丕声;广丰县清理整顿城乡不规范地名标志[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胡向泽;关注榆次老城[N];山西日报;2003年

8 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朱士光;近年来中国古都学研究的新探索[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晓芳;蚌埠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贺曲夫;我国县辖政区的发展与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苏建忠;广州城市蔓延机理与调控措施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超;德黑兰城市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刘伟国;山东潍坊地区区域城镇体系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冯晓多;宁夏地区明代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恒宇;福州城市历史地理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逯萍;延吉市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褚清磊;唐宋时期陕北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春玉;延吉市城市开敞空间的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8 程敬磊;清代豫东地区城镇地理初探[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9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079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0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