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中亚国家地缘位置与中国地缘战略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24 21:16

  本文关键词:中亚国家地缘位置与中国地缘战略的若干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中亚国家 地缘位置 地缘战略 中国


【摘要】:中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缘位置而受到美、俄、中及欧盟等大国的高度重视。中亚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中国周边合作的重点地区,更是中国提升安全与能源保障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从中亚国家的特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地缘关系,以及地缘合作战略等方面,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及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主要结论为:①中亚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一致性,区域内部发展的差异性,对外部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大国角逐的长期性,以及对中国地缘利益的重要性,是地理学关注和研究中亚地缘问题的主要切入点;②在全球尺度上,运用柯恩的当代世界地缘政治区划模型,分析中亚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辖区"、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洋辖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辖区"的地缘关系;在区域尺度上,建立一个"同心圆和扇形分布"相结合的模型,分析中亚与相邻国家或地区的地缘关系;③中国在中亚地区有着良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中亚国家对中国也有巨大的地缘需求,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合作的基础;④中国未来应逐步成为中亚地缘政治与文化的"参与者"、地缘经济的"引领者"。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中亚国家 地缘位置 地缘战略 中国
【基金】: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2489) 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分类号】:D836;K901.4;D822.3
【正文快照】: 1引言中亚国家①位于欧亚大陆东西方与南北方的十字路口,科恩在21世纪地缘政治世界中,将其视为“欧亚大陆汇合区”的核心区域。这一由草原、沙漠、山地组成的区域,被中国、俄罗斯、伊朗和阿富汗所围绕,人口稀少,比较贫困,在冷战之前长期不为世界所关注;而冷战结束以后,被俄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科;;地缘政治视角下的美俄中亚博弈——兼论对中国西北边疆安全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8年06期

2 史澜,李文经;阿富汗重建是一场新的较量[J];当代亚太;2002年04期

3 毛汉英;;世界地理研究回顾与展望——建所70周年世界地理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景[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4 李均力;陈曦;包安明;;2003-2009年中亚地区湖泊水位变化的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11年09期

5 段进军;试论冷战后美国地缘战略新特点[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6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木巴热克·阿尤普;;基于生态足迹的中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J];地理研究;2008年06期

7 孙壮志;浅析21世纪中亚地区的安全格局[J];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03期

8 杨恕;;对中亚地区合作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01期

9 赵华胜;;中亚与大国关系[J];国际观察;2008年03期

10 冯玉军;王聪;尚月;;2011年中亚战略形势评估[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磊;罗格平;陈曦;许文强;冯异星;郑青华;王继燕;周德成;尹昌应;;伊犁河中下游近40年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2 樊杰;孙威;;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科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3 杜德斌;冯春萍;;中国的世界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4 邓楚雄;谢炳庚;吴永兴;李晓青;朱东国;;上海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定量综合评价[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5 刘卿,胡迎春;21世纪初我国石油安全战略选择[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6期

6 马勇;初论中亚的反恐怖主义斗争[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06期

7 朱新光;;中亚国家软实力探略[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02期

8 刘继业;;我国“欧盟中亚战略”的研究现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6期

9 王春修;贾怀存;;东北亚地区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J];国际石油经济;2011年11期

10 程毅;大国角逐与中亚战略走势——综合历史与地缘战略的视角分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 on Ecotypes Zon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cologic Restoration in Mamas River Basin over the past 30 Years[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2 蒋贵彦;杨永梅;杨海镇;李东;;青海南部高原藏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娟;地缘政治视野下中亚民族问题对中国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于洋;柴油机分层预混压燃燃烧及多阶段高效清洁燃烧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许熙巍;生态安全目标导向下天津市中心城区用地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王肇钧;美国全球贸易格局下中美商品贸易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马斌;冷战后美国对中亚援助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7 江涛;美国对外关系中的重建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8 宣兴章;世界市场与国内冲突治理[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杨鸿玺;论美国中亚战略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10 黄华;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佳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西北边疆安全问题探析[D];西北大学;2011年

2 朴美来;吉尔吉斯两次革命与美国俄罗斯的干预[D];南京大学;2011年

3 张秀梅;基于PSR模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李亚娟;武汉市旅游生态安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彭义;冷战后中美俄三国的中亚地缘战略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志强;中亚五国宗教与民族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庆树;新世纪俄罗斯应对美国军事威胁之举措评析[D];新疆大学;2011年

8 刘锬;基于GIS的海南岛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与保护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阎菲;我国进口原油海上运输安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李富慧;浅析上海合作组织机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卫坚;王咏青;覃志年;;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广西降水集中程度的变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2 蒋晓武;孙卫国;张庆奎;邹士奖;;全球变暖背景下江淮地区气候变化趋势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3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4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2002年03期

5 王润,Ernst Giese,高前兆;近期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6 郭铌,张杰,梁芸;西北地区近年来内陆湖泊变化反映的气候问题[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7 王润;孙占东;高前兆;;2002年前后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及其对中亚气候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8 丁永建;刘时银;叶柏生;赵林;;近50a中国寒区与旱区湖泊变化的气候因素分析[J];冰川冻土;2006年05期

9 雷杨娜;龚道溢;孙娴;何晓嫒;张自银;郭栋;;基于全球模式对中国21世纪夏季高温的变化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张同升,梁进社,宋金平;中国城市化水平测定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化成;;瘟疫来自中国?——14世纪黑死病发源地问题研究述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03期

2 董波;;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选举后的中亚地缘政治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03期

3 李红强;王礼茂;郎一环;;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以中亚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04期

4 崔志鹰;上海召开中亚问题小型研讨会[J];世界历史;1995年03期

5 陆俊元;;中亚地缘政治新格局及其对中国的战略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11年02期

6 朱亚非;;明朝对中亚地区的外交方略[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范晓玲;;中亚地区汉语国际传播现状与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8 郭宝珠,任俊卿,张莹;中亚政治经济环境与我国向西开放[J];西北史地;1998年02期

9 朱新光,季芳桐;冷战后中亚的军事与经济安全合作探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苏瑛;雷娟利;;中亚地缘政治态势新发展再探——以美俄在中亚的博弈为视角[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维彬;;文化视角下的中国[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潘伟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幼铭;吴永刚;;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5 李焱荣;刘中平;王东;何万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信息人才建设[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 钟书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蓓;肖军;;生态工业园发展综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刘新卫;;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甄橙;;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邵瑶春;;论中国市场营销伦理建设[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常庆;中亚地区:“颜色革命”旋风过后的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胡佳恒 实习记者 左维;千亿资金点燃中亚商旅冲动[N];财经时报;2007年

3 记者 陈志新;伊朗深化与中亚国家关系[N];人民日报;2010年

4 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 郭学良;切尼访哈意在强化美中亚战略[N];光明日报;2006年

5 记者 李雷;中亚国家今明两年经济将持续增长[N];经济日报;2007年

6 孙力;日本拓展中亚外交[N];人民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肖华堂;中亚国家的废钢生意不好做了![N];中国冶金报;2007年

8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孙力;北约瞄准中亚[N];人民日报;2003年

9 孙力;欧盟积极推动中亚战略[N];人民日报;2008年

10 陶中华;俄罗斯缘何要搞中亚联军[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晓宇;美国对中亚军事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2 孙琛;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3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5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心宇;中国控股公司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10 陈明晖;庞加莱在中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霞;冷战后美国中亚战略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万鑫;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博弈[D];暨南大学;2007年

3 高晓玲;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私有化进程对中哈经贸关系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6年

4 尹玉刚;上海合作组织的地缘政治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边云霞;哈萨克斯坦与中美俄的石油外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亚滨;“9·11”后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与美国因素[D];新疆大学;2005年

7 孙继芳;中国的中亚石油战略及政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响;中亚地区恐怖组织及其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9 魏英杰;东突势力与中亚伊斯兰极端势力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邱林森;美国的中亚战略及前景[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90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090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d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