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形叠加及地统计学的浙江文化区空间透视
本文关键词:基于图形叠加及地统计学的浙江文化区空间透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师范大学》 2013年
基于图形叠加及地统计学的浙江文化区空间透视
曾祯
【摘要】:文化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显著特征。随着文化地理学的“经济转向”,文化区及文化区划研究逐步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文化区的功能性特征日趋明显。文化区研究有助于从空间角度梳理地区文化脉络,为地区政治决策、文化建设的空间布局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并有助于服务于其他专项文化研究。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归纳文化区划理论方法,尝试对浙江文化区空间特征进行研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和拓展文化区、文化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括性述评,并对文化区空间结构、文化区划方法、文化景观概念进行了理性探讨。然后选取浙江省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典型文化景观,以传统民居、传统桥梁、民间信仰和岁时节庆为主导指标,通过对文化景观的详细分析和空间定位,得出四类专项文化区划;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自然地理和方言格局,采用图形叠加方法,得出均质结构下的浙江综合文化区划。同时以浙江文化景观密度为数据基础,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生成浙江文化景观密度分布图,以此为基础分析浙江文化空间的功能格局;并将浙江综合文化区划与功能文化区进行比较,分析文化区之间的功能关系。最后从区域经济发展、旅游开发、文化资源开发、城市建设等角度出发,提出浙江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浙江可以划分为浙北、浙东、浙中和浙南四个文化区,其中浙北文化区以“水”文化为特色;浙东文化区以“海”文化为特色;浙南文化区以“山海”文化为特色,并带有闽文化的烙印;浙中文化区面积最为广阔,以过渡性文化为特色,带有徽文化烙印。 (2)浙江可划分为分别以环杭州湾地区、宁波、金衢地区和温州为核心的浙北、浙东、浙中和浙南四个文化功能区,且文化功能区呈核心-外围-过渡结构,外围地区对文化中心有强烈的依赖性,存在文化过渡性特征明显的边缘区域。浙北、浙东、浙中文化区功能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文化功能整体,其中浙中深处环杭州湾地区腹地,实则是最具文化原生特征的地区,浙南文化区则自成体系。 (3)浙江均质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格局大致重合。浙北文化区的功能与均质结构高度重合;浙中功能文化区相比均质结构范围缩小,说明金衢地区的文化中心作用并不显著;浙南功能文化区相比均质结构明显缩小,说明浙南文化功能区在全省呈收缩趋势,文化功能作用弱化,以环杭州湾地区为核心的浙北、浙东和浙中文化功能区有扩张趋势。 (4)自然地理是浙江文化区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地貌是浙江文化空间功能结构的主控制因子,水系是浙江文化空间功能结构形成的副控制因子。浙江历史文化名城、浙江城镇体系规划、浙江产业体系规划等浙江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成果,与浙江文化区在空间上大致对应,说明现代经济活动也对文化区形态产生影响,文化传承与现代经济活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提出以环杭州湾地区、温州为两个文化主中心,以宁波和金衢地区为两个文化副中心,以浙北、浙东、浙中和浙南文化区为四类文化发展区域的浙江区域文化发展的空间结构体系。 论文还提出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由文化景观范畴宽泛、界定模糊、分布不均带来的文化区划研究的偏差问题。最后提出文化区划与城镇体系、产业布局、文化产业、遗产保护等不同领域的规划实践相结合还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901.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梅;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2 唐戈;简论中国东北地区民族文化区的划分[J];北方文物;2000年01期
3 张伟然;试论湖南的历史文化区域[J];地理学报;1995年01期
4 刘沛林,董双双;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5 游汝杰 ,周振鹤;方言地理和历史行政地理的密切关系——以浙江方言分区为例[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6 蔡勇飞;吴语的边界和南北分区[J];方言;1984年01期
7 傅国通;蔡勇飞;鲍士杰;方松熹;傅佐之;郑张尚芳;;吴语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1期
8 鲍士杰;浙江西北部吴语与官话的边界[J];方言;1988年01期
9 鲍士杰;浙江东南沿海的吴语与闽语[J];方言;1984年02期
10 郑维宽;;试论明清时期广西的文化区域及形成机制[J];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新平;粟进英;;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周莉;浅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郭锐敏;;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民主输出的特点及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王开队;;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当前淮河流域史研究的启示[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5 杨英,张家红;物理模型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周剑;;从人地作用到景观文化——浅析景观文化的含义[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7 吴立;刘红叶;;黄山市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模式与优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8 胡降临;王心源;;建立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区划模型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9 程中玲;徐刚;孔圆圆;刘成;杨娟;;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10 郭凯峰;陈琳;;宿迁市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健辉;;山东曲阜鲁故城和明故城聚落文化景观之遗产价值[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陈晨;刘大平;;中国传统建筑景观文化区符号语言系统的特异性解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陈勇;;四川西部山区民族聚落生态分区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成海钟;汪成忠;唐蓉;李寿田;;乡村文化在休闲农业中的营造[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熊忻恺;;历史文化村落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琉璃渠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冯维波;;浅谈城市游憩空间整合的文化机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钱子文;;我们到底要什么?——危机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10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10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韩海锋;村落武术旅游开发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郑闯;镜像与他者:《印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兰卉;日本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冷显鹏;基于空间视角的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树欣;长三角船舶工业布局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2 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J];地理学报;1935年02期
3 陈桥驿;历史时期绍兴地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J];地理学报;1980年01期
4 钱智;吴文化区域系统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8年02期
5 朱国传;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析淮阴市经济落后的文化地理因素[J];地理研究;1995年01期
6 刘沛林,董双双;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7 王永波;运河文化的运动规律及其启示[J];东南文化;2002年03期
8 束有春;;江苏省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展望[J];东南文化;2006年06期
9 王瑞功;;临沂人与两汉儒学[J];东岳论丛;1989年02期
10 宋家泰,顾朝林;论地理学现代区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吉军;大禹与浙江文化[J];浙江学刊;1995年04期
2 梁平波;;再创浙江文化的辉煌[J];文史知识;1996年10期
3 ;“浙江文化周”洛杉矶开幕[J];空运商务;2006年14期
4 沈才土;浙江文化繁荣的沃土——从浙江文化的根系看“浙江精神”对文化的影响[J];今日浙江;2000年16期
5 杨建新;;大力推动浙江文化走向世界[J];今日浙江;2007年18期
6 ;“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选[J];中国花鸟画;2009年04期
7 刘慧;;七月盛夏绽放艺术之花——记第二届浙江文化艺术节[J];今日浙江;2011年15期
8 蒋中崎;源远流长的浙江文化[J];今日浙江;2002年17期
9 何勇强;;区域文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以浙江文化研究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0 龚园喜;;浙江水文化研究与实践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芳;孙凯旋;陈玮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游人量调控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沛林;;聚落文化景观基因图谱的新探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黄亚平;林小如;姜珊;;武汉江滩文化景观塑造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阙维民;;“遗产线路”正名[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田畑贞寿;;日本世界遗产的地域环境管理现状和课题[A];中国公园协会2001年论文集[C];2001年
6 徐坚;周鸿;;论地域文化景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交融[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许国威;李健盟;;从有机进化景观探讨台湾盐产业与聚落空间之变迁[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谢玲超;;关于庐山文化景观建设中的几点思考[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9 林箐;王向荣;;风景园林与文化[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智聪;;“削足适履”,抑或“量体裁衣”?——中国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概念辨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光;[N];浙江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王婷 见习记者 童桦 通讯员 金晓依;[N];浙江日报;2010年
3 胡剑平 张冬素;[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刘慧;[N];浙江日报;2010年
6 记者 金毅 朱海兵 通讯员 别蒙;[N];浙江日报;2011年
7 记者 周咏南;[N];浙江日报;2006年
8 柳河;[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本刊记者 高琦华;[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记者檀梅;[N];浙江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3年
2 邓文河(Dang Van Ha);河内城市环境敏感区保护与恢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汪德宁;“超真实”的符号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智聪;作为文化景观的风景名胜区认知与保护[D];清华大学;2012年
6 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东南大学;2006年
7 史晨暄;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D];清华大学;2008年
8 李松兰;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9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周心琴;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祯;基于图形叠加及地统计学的浙江文化区空间透视[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2 侯军俊;赣文化时空演替和区划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夏玢;黄梅戏文化地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4 凌云;长春市文化景观中若干平面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5 杨宛迪;城市文化景观地域特色的探寻·保护·发展[D];天津大学;2012年
6 时媛媛;宁波海岸带文化景观的保护性开发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7 许菁斐;嵩岳地区“天地之中”文化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经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8 卢娜;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庐山文化景观解读及旅游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堃;历史文化景观的生态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王晓辉;西安市文化景观的历时性与异质性过程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图形叠加及地统计学的浙江文化区空间透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7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3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