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地区聚落和城市的变迁研究
本文关键词:漯河地区聚落和城市的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3年
漯河地区聚落和城市的变迁研究
陈志晓
【摘要】:漯河地区早在史前时期就有人类居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表明,在漯河境内很早就有大型聚落的出现。本地区出现的著名聚落遗址有舞阳县北舞渡镇属裴李岗文化的贾湖遗址,相继出现的聚落遗址是郾城县属龙山文化的郝家台遗址,以及其它一些早期的聚落遗址。 先秦时期,在这里出现了一些早期的城市,这些城市后来发展成为初期的县城,如后来在舞阳地区出现了舞阳县城、定陵县城和红阳县城等,但红阳县城很快被省并,舞阳县城和定陵县城合二为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此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城市,但到隋唐时期都被省并,只剩下舞阳县城,而县城的治所也发生了几次迁移。在临颍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是城颍邑和大陵邑,后来在这里设置县城,主要有临颍县城、隐强县城、繁昌县城等,隠强县城和繁昌县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省并又析出的现象,隋唐时期并入临颍县后都不再析出复置,而临颍县城始终存在,直到近代以来,在此过程中县城的治所发生了迁移。在郾城地区出现的城市主要有郾城县城、邵陵县城、征羌县城等,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省并析出的现象,这些城市发展到隋唐时都被并入郾城县,而郾城县的县治所也发生了迁移。 明清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北舞渡镇的经济发展程度已经超过了县城,成为这一时期漯河地区最著名的商业市镇。到后来本地区出现的最大城市,要数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奇雒城,即后来的漯河市,漯河市的兴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京汉铁路的修筑,铁路的修筑改变了传统的商道使得中原地区以水路为主的传统交通方式发生了改变,铁路的作用得益彰显,由于铁路的运输特点,使得北舞渡镇、周家口镇的贸易开始向京汉铁路沿线附近靠拢,即向附近的漯河地区集聚,使得漯河市迅速发展,成为这一地区最大的城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928.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平安;李芳菊;;明清时期古商道在河南的分布与中小城镇的形成——探询明清时期河南的古商道、商业通道、商业重镇[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宋俊岭;城市的定义和本质[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3 李红;;聚落的起源与演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前伟超;淮河的光芒:黄河与长江的联结──《舞阳贾湖·序》[J];东南文化;1999年01期
5 熊亚平;;铁路与华北内陆传统工商业市镇的兴衰(1905—1937)[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郾城郝家台遗址的发掘[J];华夏考古;1992年03期
7 张居中 ,潘伟彬;河南舞阳贾湖遗址2001年春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2002年02期
8 谢吾同;聚落研究的几个要点[J];华中建筑;1997年02期
9 朱帜;;河南舞阳北舞渡古城调查[J];考古通讯;1958年02期
10 李芝涵;;古代城市的起源方式与类型特征[J];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姗姗;京汉铁路与沿线河南经济变迁(1905-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冯广宏;;禹生西羌广柔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5 王鑫义;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轨迹及其历史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6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程立中;邢尉群;;曹操故里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卜宪群;刘晓满;;垓下位置研究评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程有为;;泗水郡与秦汉鼎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劲;;阮朝都城顺化营建理念中所折射的中华思想——越南汉文文献的整理与再研究[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3 许继清;曹坤梓;;黄泛平原“水域古城”类型与特色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裘士京;;论江南自古即为产铜地[A];钱币文论特辑[C];1988年
5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刘宏岐;;“宝鸡”名称的几个问题[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郑光;;炎帝文化及其渊源问题[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8 彭邦本;;炎帝、姜炎文化略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9 邹其昌;孙洪伟;;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考工记》造物思想初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黄人二;;屈子《离骚》之飞天求女及其地域次序的政治意涵[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媛媛;京汉铁路早期经营研究(1895-191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庆;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D];郑州大学;2010年
3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欣;《契丹国志》史源疏证举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明;济南历史上的聚落发展与水环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石志勇;甲骨文金文文象关系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武慧华;中原地区史前聚落分布空间模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聂莹;民国江西茶叶地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明海;杨洁;周波;;徽州传统聚落建设的系统理念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2 宋俊岭;城市的定义和本质[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3 王华;彭华;;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农民迁移意愿模型——对广州的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1期
4 王宏雁;杨剑;;新农村规划的乡村聚落思考——以豫北某村规划为例[J];甘肃科技;2009年22期
5 何静;李京生;;美国城市贫困人口聚居研究初探[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6期
6 田伯伏;京汉铁路与直隶沿线近代采煤业的起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熊亚平;;铁路与华北内陆传统工商业市镇的兴衰(1905—1937)[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田伯伏;京汉铁路运营与直隶沿线农产品商品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田伯伏;京汉铁路与直隶沿线商业的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王兴亚;清代河南集市贸易及其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春英;铁路交通与近代牡丹江区域的城市化研究(19世纪末—1931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廖德明;近代安徽铁路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贾贵浩;1895-1937年河南集市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4 王静;陇海铁路与关中城镇发展关系研究(1912~1945)[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檀;清代河南的北舞渡镇——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2 于旭锋;;商路、山陕会馆与市镇变迁——清代河南北舞渡镇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志晓;漯河地区聚落和城市的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相关机构
>郑州大学
相关作者
>陈志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漯河地区聚落和城市的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5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