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珠熙三级有多少_《山东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北宋熙河路历史地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3年
北宋熙河路历史地理研究
唐敏
【摘要】:熙河路的设置是北宋拓边西北,加强西北防务的产物,也是北宋朝廷经制西北的典范。 熙河路,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为经略安抚使路,治所为熙州。辖熙、河、洮、岷四州及通远军,相当今甘肃省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以及渭河上游甘谷县以西地、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的西和、礼县、宕昌等县地。后增辖兰、会二州,辖境北展包括兰州市、榆中县和祖厉河流域,改称熙河兰会路。崇宁三年(1104年),会州割属泾原路,增辖廓州,又改称熙河兰廓路。其后湟州、西宁州、积石军相继来属,辖境向西包括有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今贵德县一带。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为熙秦路。 本论文旨在以北宋基本史料为基础,用历史文献学、统计学和比较学的方法,从历史学和地理学的角度,探析北宋设立熙河路的初衷及对熙河路的管理,以及熙河路在北宋西北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北宋熙河路历史地理进行深入细致的探析,以此论述北宋朝廷经制西北的特征。 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总结熙河路的概况。介绍经略安抚使路的设置目的及其主要职责,对熙河路的形成目的及经过进行论述,并对在此经过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进行评述。北宋经略安抚使的主要职能是军事职能,特别是在西北的宋夏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协调指挥的作用,在西北拓边的过程中首开熙河的王韶和时任宰相的王安石两人一外一内,为北宋西北的边防安定做出了卓越贡献,王韶将王安石的改革付诸实现于熙河路,促进了熙河路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熙河路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第二章探讨熙河路自然地理方面的情况。主要从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方面阐述自然地理环境对熙河路,特别是对熙河路农业和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着重探讨熙河路历史人文地理的情况。从军事、农牧业、交通、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加以论述,熙河路作为一个经略安抚使路,其首要的职能是其军事职能,其农业、交通、经济的发展也是依附于军事,农牧业的发展为军事提供了后勤保障,交通的拓展为军队的调遣提供了便利,经济上特别是西北的茶马贸易为西北军队保证了战马来源,在西北的民族关系上中央政府为了缓和民族冲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设立蕃学,建设庙宇,派遣僧侣,赈济蕃民等。 结语概括熙河路在北宋王朝经制西北,安定边界,牵制西夏侵扰中的军事意义,熙河路的设置在促进民族融合,加强边疆与内地的交流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928.6;K24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峰;唃厮啰的交换贸易及货币形态[J];中国藏学;1994年03期
2 杨蕤;;西夏时期河套平原、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等地区生态与植被[J];敦煌学辑刊;2006年03期
3 胡金明;邓伟;唐继华;柳江;;隋唐与北宋淮河流域湿地系统格局变迁[J];地理学报;2009年01期
4 徐晓望;论宋代福建经济文化的历史地位[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5 王尚义,任世芳;唐至北宋黄河下游水患加剧的人文背景分析[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6 李强;北宋经制西北吐蕃之模式述论——以熙河路的范围变化为点[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刘建丽;;北宋对西北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开发研究;1991年01期
8 冯瑞,贺兴;王韶《平戎策》及其经略熙河[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韩光辉;林玉军;王长松;;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的出现与城市体系的形成[J];历史研究;2007年04期
10 何波;宋代蕃学考述[J];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刘倩;;元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宬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丁雨晴;庄华峰;;略论传统社会保障中的以工代赈——以宋代长江下游圩区为中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卜宪群;刘晓满;;垓下位置研究评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程有为;;泗水郡与秦汉鼎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余婕;周青;宋冬雪;孙哲;;浅析芜湖近代西方建筑[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9 陈友冰;;论梅尧臣涉农诗的文学个性及其史学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王艳;;北宋汴渠水利工程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高明;;佳县白云观壁画与真武信仰[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高新民;高原;;岐黄文化与庆阳远古文明[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孙文政;孙仁;;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建筑时间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7 赵现海;;明长城的兴起——14至15世纪西北中国军事格局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4期[C];2007年
8 张学锋;;“齐梁故里”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兼论“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的地望[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天政;;约翰·史密斯·托平:《中国穆斯林军阀:马鸿逵在宁夏(1933—1949)》述评[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8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欣;《契丹国志》史源疏证举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霍旭东;从汝窑、修内司窑和郊坛窑的技术传承看宋代瓷业的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娟;《颜山杂记》校注及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宋代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孙修身;五代时期甘州回鹘和中原王朝的交通[J];敦煌研究;1989年03期
3 孙修身;五代时期甘州回鹘和中原王朝的交通[J];敦煌研究;1989年04期
4 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5 王万忠,焦菊英;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6 王尚义;两汉时期黄河水患与中游土地利用之关系[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7 王铮,张丕远,周清波;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人地关系[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8 王尚义;太原盆地昭余古湖的变迁及湮塞[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9 李并成;河西走廊汉唐古绿洲沙漠化的调查研究[J];地理学报;1998年02期
10 王尚义,董靖保;统万城的兴废与毛乌素沙地之变迁[J];地理研究;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妹尾达彦;李全福;;唐都长安城的人口数与城内人口分布[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晋光;;《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续集)》评介[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2 卫家雄;1999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09期
3 鲁西奇;再论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区域”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邓辉;试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兼论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历史地理综合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刘正刚;从中原到岭南——陈代光教授的历史地理研究[J];岭南文史;2001年01期
6 葛剑雄,谢宝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继承传统面向世界——葛剑雄教授访谈[J];学术月刊;2002年04期
7 邓辉;《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与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研究——读史念海先生《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有感[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1期
8 毛双民;2001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01期
9 翟忠义;王国维的历史地理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毛双民;2003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道章;;沙学浚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司徒尚纪;许桂灵;;古都的历史地理研究刍议——以广州古都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前言[A];北京学研究2011:北京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陆航 张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厦门大学历史系 鲁西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蓝勇;[N];光明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郝日虹 张清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西南大学 蓝勇;[N];光明日报;2014年
6 葛剑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张积玉;[N];光明日报;2003年
8 胡虹娅;[N];人民政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铁程;多思麦历史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张晓芳;蚌埠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于风军;符号、景观与空间结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海龙;清代颍州府城镇历史地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谢立阳;潼关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晨璐;长春商业区域的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杜晶;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区域差异的历史地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石维娜;浐灞地区历史地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唐敏;北宋熙河路历史地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唐乐;清代合肥县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8 李华扬;渝西地区历史地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李梅;隋唐至明清时期延安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叶丽芳;明清安康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北宋熙河路历史地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8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58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