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县乡村人居环境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铜梁县乡村人居环境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2011年
重庆市铜梁县乡村人居环境变化研究
陈燕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经济腾飞的同时也使得人居环境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相对城市,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处于从属地位;相对中国东中部,西部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更是滞后。2007年,西部地区核心城市重庆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入了城乡发展的新阶段,以重庆市下辖铜梁县的乡村人居环境变化作为论题应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入手,以人地关系思想为指导,以重庆市铜梁县为研究对象,沿循“乡村人居环境解析—乡村人居环境变化—乡村人居环境优化”这一主线,运用实证分析法,着重研究乡村人居环境变化特征、解析其分类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的对策建议。旨在对比中国东中西部的乡村人居环境变化中的差异,揭示西部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变化的新特征。本文共分作6个章,内容提要如下: 第一章:绪论:评述乡村人居环境的国内外研究以及相关理论;介绍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案例地区概况; 第二章:对乡村人居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系统结构、影响因素进行解释; 第三章:对重庆市铜梁县乡村人居环境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 第四章:通过发生学和形态学分类法对铜梁县下所有镇(街)进行具体分类; 第五章:基于铜梁县的研究对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出建议对策; 第六章:总结本文主要观点,指出本文研究不足之处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对于铜梁县人居环境变化的实证研究过程中,分析得出其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提升,空间发展重心有向东部主城靠拢的趋势;其人居环境发展模式为主动型,城乡统筹较为同步协调。通过本次实证研究,透视出西部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一些特征,虽然西部地区相对东中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社会经济水平欠发达,但资源丰富,可利用土地相对较多,其生态环境状况较好。在协调统筹城乡关系,兼顾经济利益、社会利益以及生态利益之时,其矛盾不如东中部地区尖锐,西部地区应该更容易走城乡统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的路径。同时,其人居软环境方面的建设比之中东部地区滞后,为下一步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928.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英;金晓玲;祝自敏;;我国生态乡村建设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2 孙跃杰;叶苹;王勇;;中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3 宁越敏,查志强;大都市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9年06期
4 汪涛;转型中的苏南小城镇社会空间演化初探[J];城市研究;1999年04期
5 李雪铭,姜斌,杨波;人居环境:地理学研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2期
6 王成新,姚士谋,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7 程连生,冯文勇,蒋立宏;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空心化机理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8 李小建;欠发达农区经济发展中的农户行为——以豫西山地丘陵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2年04期
9 王思远,张增祥,周全斌,王长有,刘纪远;近10年中国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演变[J];地理学报;2002年05期
10 胡序威;;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波,饶家渝;我国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概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2 佘龙;留下历史的足迹——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现状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3 刘铮;李莉萍;赵惠敏;;技术整合与建筑创新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4 宋桂杰;陈星;郭红霞;;校园环境空间的使用后评价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5 宋岭;张少伟;李志民;;小区级城市居住形态架构浅析——以郑州市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6 陈雨露;周波;龚洪;程耀;周翎;;与环境共生共融——从空间特质看川西林盘的生态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7 宋岭;张少伟;李志民;;住区居民活动特性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8 吴强;居住文化透视[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刘晨阳,杨培峰;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人文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冯念军;;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与伦理学[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荣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的建筑文化思考[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树声;;城乡规划中历史环境营造智慧的保护与继承[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安玉源;王晨;;甘南藏族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乔家君;刘嘉俊;谢淼;;沿黄典型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5 陈勇;;四川西部山区民族聚落生态分区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立;郝晋珉;周宁;王丽敏;郭德吉;;黄淮海平原村庄空间结构优化—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映洁;;中国过度城镇化的空间分布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徐涵;李枝坚;蔡春;宋延鹏;李欣;;宜居建设的政府考核推动探索——广东省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蔡春;徐涵;马向明;李建平;宋延鹏;;以考核推动宜居城乡建设探索——《广东省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制定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高相铎;张树森;张勇;董乃斌;;天津市都市区生态绩效与规划对策[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宪;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在煤矿生产系统脆性风险评价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非;装配制造系统复杂特性建模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晨;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郑占;基于CA模型的城市用地扩张模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魏璐璐;现代主义在中国园林中应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唐勇辉;农村房屋买卖法律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海波;泰安山城结合部公园游人行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常成;蒙阴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侯平路;大连市来华留学生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淼;罗源;周建波;;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Ⅰ)——节能型农宅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2 黄光宇;城乡生态化:走向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1期
3 佘之祥;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特点与发展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2期
4 姚士谋,William Chang,朱振国;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5期
5 陈柳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特点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J];城市发展研究;1996年01期
7 李丽萍;大连发展国际性城市的环境经济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3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J];城市规划;1990年02期
9 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现象及其对策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规划;2001年06期
10 仇保兴;论五个统筹与城镇体系规划[J];城市规划;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玮;;长株潭乡村景观规划模式及人居环境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1年05期
2 龙月高;西南第一屆國画展覽会[J];美术;1957年01期
3 ;丰富多采的展覽会[J];中国金融;1957年08期
4 誉;;既要干劲大,还要措施好——重庆市劳动局技校大动脑筋[J];中国劳动;1958年12期
5 龙月高;重庆市举行工农画展并召开座谈会[J];美术;1959年04期
6 ;编后记[J];四川教育;1959年03期
7 杨子一;;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迹——访优秀教养员宋碧秋同志[J];四川教育;1959年09期
8 左春台;;组织人民经济生活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介绍重庆市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两本书[J];读书;1960年06期
9 杨兴隆;;参观重庆市博物馆[J];文物;1958年01期
10 郭沫若;;重庆行十六首[J];诗刊;196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梗;刘晓冉;刘德;唐红玉;叶钊;;重庆市伏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朱彬;杨军;李子华;;重庆冬季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化学特征[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马泽忠;周启刚;黎力;;基于高新空间信息技术的重庆市第二次土地调查[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凌泽洪;董克园;李靖;宋学涛;杨克青;何林;;重庆市柑橘园杂草优势种群调查及化学防除效果评价[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5 陈国康;;森林保护学科在重庆设立具有时代性与地缘战略性双重意义[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6 文枫;杨庆媛;鲁春阳;;重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用地效益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展图;杨庆媛;肖琼;洪辉;孙小群;;基于生态足迹视角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分析——以重庆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汪永丰;田永中;朱莉芬;徐旭晨;易佳;赵克会;;基于GIS的重庆市城市规模与土地集约利用分析——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杨兴礼;;新时期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战略构想[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李斌;;基于分形模型的重庆市城镇体系特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武斌 通讯员 向济强 赵国营;[N];孝感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子刚;[N];中国测绘报;2005年
3 罗晶;[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邓勇 童加跃;[N];中国财经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星辰;[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邹玲;[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雷茂盛 李荣;[N];中国改革报;2005年
8 王金涛;[N];中国改革报;2005年
9 记者 喻莲;[N];中国改革报;2005年
10 记者 刘方斌;[N];中国化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朝现;人地关系协调视角下的土地整理[D];西南大学;2010年
3 陶卫宁;历史时期陕南汉江走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宝权;生态经济区中的城镇布局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5 李阳兵;重庆市典型岩溶山地生态退化机理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6 刘洪斌;区域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以重庆市为例[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7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8 廖和平;重庆市小城镇土地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9 何峰;重庆市农田土壤—粮食作物重金属关联特征与污染评价[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10 黄昀;重庆三峡库区土壤——柑桔系统重金属生态行为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重庆市铜梁县乡村人居环境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国仓;三峡库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静晓;乡村人居环境变化与人口健康发展的关联性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汪琴;当代城市化对乡村人居环境的影响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艳娟;乡村土地占用对乡村人居环境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魏江苑;生态群落对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启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7 戴鹏;石首市久合垸乡人居环境优化中的主观评价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闫斐;汶川地震损毁土地复垦及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亮;乡村住区系统的规划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强海涛;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重庆市铜梁县乡村人居环境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3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173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