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武汉特色街道_《安徽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2 18:11

  本文关键词:明清至近代武汉游憩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11年

明清时期池州地区旅游研究

许文娟  

【摘要】:明清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支付能力都得以改变,人们不再满足于单调的物质生活,更加追求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而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旅游是人们最好的选择。因此,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旅游之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热衷于参加旅游活动。而池州曾以其秀丽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流连。在这种社会风气的推动下,交通便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的池州俨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旅游之地。 明清时期,池州地区的旅游发展也经历了明前期、中期、后期、清代中前期等几个发展阶段,在经历了明代初期的萧条冷清之后,明朝中后期,随着统治者对九华山佛教的扶持,池州整个地区的旅游也随之发展兴盛起来。在池州旅游的众多游客之中,其中大多数都是前来烧香朝拜的香客。明朝末年,战乱频繁,对池州的旅游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随着清政权的逐步稳定,再加上清廷和地方官员的大力扶植,池州旅游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顶峰。 池州旅游资源甚多,而在明清时期,池州的主要旅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地藏信仰’为中心的九华山宗教旅游文化热潮的兴起,其次是杏花村、齐山岩洞、五松山、九华山五溪山色等自然人文景区的的不断扩大发展,成为池州最富盛名的游览名胜地。再次,池州地处吴楚交界,在多种文化的交汇之下形成了特有的民俗活动,也吸引了不少游者。由此可见,游人在游览池州时可有多种选择。 在池州的众多旅游者之中,有除了占据主体地位的青壮年游客之外,也不乏老年游客和青少年游客、而在男性游客之中也可以看到不少女性游客的身影。他们或是结伴而行或是三两成群。这些游客代表着当时来池州旅游的不同身份的人,有入仕官员、有文人学士、有商人、也有平民百姓甚至参与旅游活动的僧人等。而通过对这些游客进行分析,我们也可以得出在旅游过程之中,他们都是带有不同的目的和感受,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旅游纯粹是为了休闲和娱乐;对于有些文人学士来说旅游是有多个目的的,有的为了追寻前代名人的游踪,有的在及时行游的过程之中寻访旧友,也有的是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而对于一些官员而言,旅游是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或是为了防止政敌的迫害。在当时的旅游环境之下,旅游可谓是一项充满了危险和挑战的活动,虽然可以带给人们感观上的享受,但也带来了旅游过程中的险境和之后的疲惫。不过尽管如此,人们对旅游的兴趣仍然不减,更甚至有些人更乐于追求旅游过程中的刺激与挑战。 明清时期,池州旅游的发展给池州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池州的交通,还是寺院更或是地方财政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池州旅游的影响。但是总体而言,旅游活动的兴起带动了池州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8;F592.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宝良;论晚明的士大夫[J];齐鲁学刊;1991年02期

2 孔定芳;清初明遗民的“云游”行为及其意蕴[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3 张勇;吴海丽;;论文人旅游各阶段的活动及其特点——以明代西南地区为考察中心[J];江苏商论;2009年05期

4 吴国清;皖南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汪国林;;论李白在池州诗歌中的地名[J];社科纵横;2006年05期

6 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7 陈建勤;;明清节令游俗与江南社会[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王晓如;试析宋代宗教对旅游的影响[J];唐都学刊;2005年01期

9 陈宝良;;从旅游观念看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闲暇生活[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宋立中;;论明清江南游船业的经营空间、服务方式及其变迁[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陈晖莉;晚明文人佛寺旅游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勇;明代西南地区文人旅游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江霞;明清至近代武汉游憩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芳;“公安三袁”游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小华;试探明清至近代厦门旅游形态变迁[D];厦门大学;2007年

5 朱坤;地藏信仰对九华山民俗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陈竑;张岱游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建;邓巍;;论高拱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措施[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4期

2 王瑷玲;;“实践的过去”——论清初剧作中之末世书写与精神转化(下)[J];戏曲研究;2012年02期

3 白静;;王阳明否定自在世界的存在吗?[J];攀登;2005年06期

4 王停军;李俊瑶;;《金瓶梅》早期抄本流传与陶望龄[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楚爱华;范治梅;;以《明史·舆服制》等为参照看西门家族的服饰描写[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薛以伟;;徐州明代进士考[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祁志祥;;“尚贤”与“用才”——中国古代的人才观[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苏晓青;许井岗;;地理变化对方言分布格局的影响——以江苏邳州方言为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马亚中;;略论明清时期诗文别集[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安国楼;孟志强;;北宋时期植桑养蚕副业[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周翻翻;;浅析平坝第一进士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文化渊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6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7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8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洁;武汉市城市公园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3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5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明太;莆田市宗教旅游开发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敖红艳;;浅论王士性的旅游审美观[J];前沿;2007年09期

3 李艳;朱令军;;试论张岱《陶庵梦忆》的文化情韵与蕴涵[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郭鹏;;试论我国的宗教文化旅游[J];前进;2007年04期

5 李世龙;中国古代帝王巡游活动述论[J];齐鲁学刊;2001年04期

6 陈新岗;秦汉旅游主体的构成[J];齐鲁学刊;2002年04期

7 易伟新;中国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背景透视——兼析中国第一家旅行社诞生的条件[J];求索;2004年03期

8 侯国林,黄震方,赵志霞;城市商业游憩区的形成及其空间结构分析[J];人文地理;2002年05期

9 王岷,张柏;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旅游地理意义分析[J];人文地理;1994年02期

10 杨载田,,熊绍华;徐霞客考察九嶷山[J];人文地理;199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尹富;中国地藏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容;卢作孚的旅游思想与实践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文岚;试论近代中国旅游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D];湘潭大学;2002年

3 程卫红;民国时期的旅游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黄玲;论近代中国的海外修学旅游[D];湘潭大学;2003年

5 江霞;明清至近代武汉游憩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陈海忠;游乐与党化:1921-1936年的汕头市中山公园[D];汕头大学;2004年

7 孙萍;民国时期江南旅游的近代化历程(1912-1937)[D];扬州大学;2005年

8 王芳;“公安三袁”游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乔亚;张岱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明清至近代武汉游憩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2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02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d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