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城市雕塑景观对城市旅游地地方感的建构作用

发布时间:2016-12-10 10:45

  本文关键词: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以中山大学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蒙古大学》 2015年

城市雕塑景观对城市旅游地地方感的建构作用

尹铎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的空间转向与人文地理的文化转向,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观成为了可被识别的符号,空间成为了“文本”,因而探讨符号如何构成“文本”就成为“新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浪潮之下,不断涌现的城市新区在激烈地推动着城市的空间演变与地方性重构。在频繁的人地互动中,居民对城市新区的地方依恋关系着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城市雕塑景观作为最重要的城市符号景观之一,在城市建设与更新的实践中被频繁地运用。本文以城市雕塑景观为研究对象,探究城市雕塑景观作为符号如何对城市空间这一“文本”进行建构。首先,以鄂尔多斯康巴什为案例地,选取微观尺度的成吉思汗雕塑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雕塑景观居民感知属性、态度及地方依恋的关系。研究发现:(1)城市雕塑景观居民感知属性可划分形态特征、地理环境、造型艺术与局部表达4个维度,居民感知态度可划分为城市雕塑景观功能认同与情感认同2大维度,居民地方依恋则可划分为地方依赖与地方认同维度。(2)不是所有城市雕塑景观属性都会影响居民对其感知态度,且根据成吉思汗雕塑群的属性感知质量与居民感知态度密切相关的属性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完全的耦合关系。(3)城市雕塑景观的居民感知态度对地方依恋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以呼和浩特市为案例地,选取中观城市层面的六大城市雕塑景观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雕塑景观旅游体验、城市旅游地意象及行为忠诚的关系。研究发现:(1)城市雕塑景观旅游体验对城市经济与社会、文化环境及设施与氛围三个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城市雕塑景观对城市旅游地认知意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城市雕塑景观旅游体验对情感意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并不是所有城市旅游地认知意象都会对情感意象与旅游者行为忠诚造成显著影响,三大认知意象维度只有城市设施与氛围会对情感意象造成显著正向影响,而只有城市文化环境会对旅游者行为忠诚形成显著正向影响。(4)情感意象对旅游者行为忠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城市雕塑景观旅游体验对旅游者行为忠诚并不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本文最后通过总结以上不同案例地的研究结果,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为城市管理者与规划者建设宜居宜游的城市旅游地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313.2;F5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捷,张静;书法景观与城市景观——南京书法景观及书法旅游产品概念规划案例[J];城乡建设;2004年03期

2 陈辉;雕塑的形体和空间[J];雕塑;2005年04期

3 梁兰;;试论城市雕塑在湘潭红色旅游发展中的开发与利用[J];改革与开放;2009年10期

4 苏勤;钱树伟;;世界遗产地旅游者地方感影响关系及机理分析——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5 张捷;张宏磊;唐文跃;;中国城镇书法景观空间分异及其地方意义——以城镇商业街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2年12期

6 蔡晓梅;刘晨;朱竑;;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以中山大学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6期

7 谢晓如;封丹;朱竑;;对文化微空间的感知与认同研究——以广州太古汇方所文化书店为例[J];地理学报;2014年02期

8 周尚意;;人物雕塑与地理[J];地图;2011年02期

9 朱竑;刘博;;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唐文跃;;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7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一夫;新中国城市雕塑语言的嬗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玲;张兆干;韩旭;王艳;;基于书禅合一的旅游产品开发——焦山风景区旅游开发新观[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2 郭顺通;郭风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游憩空间分类编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3 李志强;秦华;刘冲;;基于GIS上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探——以重庆市秀山县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4 胡浩;;现代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公共游憩空间扩展影响的研究述评——兼论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借鉴意义[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郑敏;;老年人锻炼依恋的特点与其锻炼坚持性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6 唐文跃;;九寨沟旅游者地方感对资源保护态度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7 曾启鸿;袁书琪;;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地方依恋差异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孔翔;;开发区建设与城郊社会空间的分异——基于闵行开发区周边社区的调查[J];城市问题;2011年05期

9 梁玥琳;张捷;章锦河;李娜;;国内近十年休闲研究进展[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黄泰;保继刚;戴学军;;苏州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晓莉;杨英;;南京夫子庙游憩者地方依恋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朱琳祎;;游憩规划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比较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园林规划)[C];2012年

3 王颖莹;;城市历史地段非文物建筑的保护更新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4 李和平;邢西玲;;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山地历史城镇保护途径——以重庆龙兴古镇保护规划为例[A];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许源;;基于游憩行为的运河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探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A];第九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肖亮;城市休闲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胡卫华;郊野公园生态环境评价及管理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5 岳红记;北朝关中地区造像题记书法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6 王丹丹;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冯维波;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金世胜;大都市区公共游憩空间的建构与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叶晔;森林休闲理论与城郊森林休闲机会谱分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树伟;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空间感应测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宋华;休闲者的地方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殷小林;重庆市休闲空间布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名虎;长沙市城郊游憩景观空间格局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朝阳;园林夜间游憩活动设施空间设计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吕宁;旅游体验中的地方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蒋微芳;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休闲业态创新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王翔;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现状与发展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琼;免费开放城市公园的居民满意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世超;少数民族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洁;浅议城市雕塑[J];安徽建筑;2003年03期

2 陆林,焦华富,焦为;山岳旅游者感知行为研究——黄山、庐山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吴莉萍;周尚意;;城市化对乡村社区地方感的影响分析——以北京三个乡村社区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4 唐文跃;;九寨沟旅游者地方感对资源保护态度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5 杨兴柱,陆林;城市旅游地居民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5年02期

6 王克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城市雕塑的思考[J];城乡建设;2001年10期

7 张捷,张静;书法景观与城市景观——南京书法景观及书法旅游产品概念规划案例[J];城乡建设;2004年03期

8 朱尚熹;以公共艺术替换城市雕塑[J];城乡建设;2004年10期

9 章锦河;古村落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分析——以黟县西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10 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毅;重塑城市雕塑[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徐辉;论城市标志性雕塑[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作品选[J];雕塑;2002年04期

2 陈云岗;城市雕塑规划提要[J];雕塑;2002年S1期

3 ;北京将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4 王有才;高歌;;银川城市雕塑欣赏[J];宁夏画报;2003年01期

5 朱平;;汉城城市雕塑欣赏[J];改革与开放;2003年06期

6 彭英;城市雕塑的价值与价值的实现[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7 蔡强;从公共诉求看世纪之交的深圳城市雕塑[J];美术观察;2003年05期

8 于美成,施梁;城市雕塑探析[J];文艺评论;2003年04期

9 马天羽;中国城市雕塑发展与实践的契机[J];装饰;2003年05期

10 董书兵;现代城市雕塑的基本要素[J];装饰;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建邦;;从城市雕塑到公共艺术——北京市公共艺术建设机制研究[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2 刘岩;;关于济南城市雕塑建设的几点思考[A];“迎全运”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闵雷;;武汉城市雕塑规划策略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4 王鹤;;规划编制在中国城市雕塑动态保护中的作用[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5 李涛;;北京城市雕塑规划编制方法与管理机制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6 孙伟;袁强;;地域特色及文化视角下的城市雕塑规划[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7 温洋;;城市雕塑与建筑的广义共同特征[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8 和红星;;城市雕塑贵在“画龙点睛”展现“文化特色”[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曾军;;“思想者”的文化旅行及其意义——关于城市雕塑与公共空间的一点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10 王嘉;;城市雕塑与文化生态[A];都市文化研究(第4辑)——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与东京[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红;[N];中国建设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明慧;[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邓海欧;[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唐璇;[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刘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汤璇;[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汤璇;[N];广东建设报;2006年

8 赵萌;[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刘喆;[N];中国建设报;2006年

10 百川;[N];中国建设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一夫;新中国城市雕塑语言的嬗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叶文武;新疆城市雕塑现状及发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3 蔺宝钢;当代城市雕塑建设评价机制及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家强;浅谈中国城市雕塑现状及发展方向[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辉;城市雕塑文化功能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3 廖德梅;城市雕塑的创作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杨帆;长株潭城市雕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建伟;苏州市城市雕塑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学敏;城市雕塑设计要求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范文涵;太原市中心城区城市雕塑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8 陈建华;浅谈衡量城市雕塑优劣的因素及其引申[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王莎莎;沈阳市城市雕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岱岳;城市雕塑不可泛之更不可滥之[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以中山大学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09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