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情感地图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0 10:45

  本文关键词: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以中山大学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南理工大学》 2015年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情感地图研究

宋文杏  

【摘要】:凯文·林奇教授20世纪60年代在《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强调了城市意象主要组成内容是个性((identity)、结构(structure)及意义(meaning),并总结出为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中所广泛使用的五元素——路径(Path)、边界(Edge)、片区(District)、节点(Node)、地标(Landmark)。但仅限于五要素进行规划设计的城市只剩下形态“空壳”,渐渐缺失内在的情感记忆,所以对于城市的情感记忆研究是有必要的。在数年后,凯文·林奇自己也承认,《城市意象》研究重点仅停留在物质性城市意象(结构和个性)的探讨,但缺乏人与城市构建的非物质性城市意象(意义)的探讨。因此,本文核心的研究内容是以《城市意象》中忽略的意义(meaning)作为研究对象,提出情感地图概念,建构情感地图方法,并在操作层面深入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梳理与城市意象有关的国内外学术研究,以及相关领域如记忆与集体记忆的研究成果,发现了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研究的局限,即缺少了意义(meaning)的探讨,并以此作为本文的切入点,展开后续的研究。其次,提出情感地图概念,确定情感元素,建构普适性的情感地图方法。情感地图作为城市意象研究的补充,沿袭城市意象认知地图研究方法,但改进其操作层面:以人的记忆为切入点,获取情感地图组成要素——情感元素,继而得到情感地图。最后,针对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环境,实施“情感地图”城市研究工具。以文献、调查问卷与访问两种不同的方式,从研究者和使用者师生的角度分别获取华工的历史脉络和师生对于华工的回忆,进而总结获得华工情感地图。以情感地图为研究结果,解析影响师生认知地点的情感元素及内在的原因,相应地对华工校园环境提供优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益人;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J];城市问题;2004年03期

2 蔡晓梅;刘晨;朱竑;;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以中山大学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6期

3 钟峻;物质环境设计与空间中的活动——空间中的边界效应[J];华中建筑;2003年01期

4 朱蓉;;集体记忆的城市——城市形态构建的时间观与价值取向[J];华中建筑;2006年01期

5 杨健;戴志中;;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研究方法辨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艾淑平,黄平槐;从城市认知地图到社会认知地图的思考——试论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认知地图的存在及其构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成砚;媒质中的城市空间—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研究方法及其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应用[J];世界建筑;2002年02期

8 李晓东;张烨;;透视城市空间——从卡尔维诺和《看不见的城市》说起[J];世界建筑;2009年03期

9 郑力鹏;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园建设的典范——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规划建设[J];新建筑;2004年06期

10 徐磊青;;城市意象研究的主题、范式与反思——中国城市意象研究评述[J];新建筑;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于波;城市记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王福魁;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罗德成;城市设计视角下重庆山水城市意象塑造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贺旭博;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五山校区景观风貌及构架的变迁[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孙杨栩;华南理工大学校园早期建筑文脉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祥林;;禹羌文化·族群意识·遗产资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3 王晓南;;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特色与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4 张凤;王营池;;构筑特色高校景观意象——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新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5 廖丹;;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龙溪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6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7 廖一联;方舟;屈晓勤;;对传统街区场所精神营造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8 张昊;张鲲;;浅析城市新区规划中引入整体城市设计的目的及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9 杨卫国;王京;暴磊;郭栋;;现代城市广场与历史文脉结合研究——邯郸市王朗城址公园概念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10 洪九来;;在场与追忆——《东方杂志》建构“辛亥革命”话语的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祖群;;试论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北京”建设[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扈万泰;王力国;;1949年以来的重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演变——兼谈城市意象转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艾杰;郝飞;白小鹏;;城市高密度人工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沈俊超;;浅谈南京城市空间特色塑造[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珂;吴斐琼;;现代虚拟港与集体记忆强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另类尝试[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虹;王树声;;从遗产保护到城市文化环境营造——介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朱佩娟;周晗;彭焱;;城市商业外部空间吸引力的物质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商业外部空间调查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华;宋志生;石卿;;整合规划——转型期城市规划模式的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艾娟;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8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吴鹏;城市公园改造中文化的延续[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韩悦;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丁一;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研究与动态思考[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张庆;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创之;孙海峰;;华南农业大学中心校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2 郑时龄;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J];重庆建筑;2002年03期

3 扈万泰;翟长旭;周涛;;长江上游城市滨江地带规划与发展研究——基于重庆滨江道路建设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2期

4 马武定;“城市特色”问题再议[J];城市规划;1991年04期

5 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2001年03期

6 吴松涛,郭恩章;论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导则编制[J];城市规划;2001年03期

7 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2001年12期

8 梁鹤年;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9 周干峙;城市及其区域——一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10 郑莘,林琳;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2 黄桂林;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孙俊桥;走向新文脉主义[D];重庆大学;2010年

4 王河;岭南建筑学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和平;重庆历史建成环境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杨柳;风水思想与古代山水城市营建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李福杰;大学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晓恬;中国大学校园形态演变[D];同济大学;2008年

9 路中康;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邓剑虹;文化视角下的当代中国大学校园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曦;我国高校传统校园及历史建筑保护更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斌;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建筑气候应对策略的发展历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孙音;成都近代教育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李旭;山水城市形态与文化理念探析[D];重庆大学;2003年

5 方昕;借鉴与思考——渝中半岛与温哥华downtown半岛公共绿地景观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李燏梅;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7 陈金陵;我国新世纪大学校园建筑环境与人文精神关系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徐华伟;完形城市自然山水设计研究与实践探索[D];重庆大学;2005年

9 张涛;当代大学校园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10 吕泱;山水城市风貌与景观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晖,梁江;大连城市形态历史格局的特质分析[J];建筑创作;2002年Z1期

2 王富臣;城市形态的维度:空间和时间[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洪武;对塑造阜阳市城市特色的思考[J];安徽建筑;2003年06期

4 王建国;城市传统空间轴线研究[J];建筑学报;2003年05期

5 王冠木,刘忠刚,邱明煊;宏观体系下的城市空间演化——以沈阳市城市形态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1期

6 李金林;中国大连近代(1898-1945)城市形态与建筑[J];城建档案;2004年01期

7 赵建华;对城市设计本质问题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11期

8 费移山,王建国;高密度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以香港城市发展为例[J];新建筑;2004年05期

9 董伟;大连市城市形态结构功能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12期

10 倪旻卿;钟兰;俞坚;张楠;;漫谈长沙[J];建筑与文化;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明;;宿迁市城市总体空间形态控制方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龙瀛;崔承印;茅明睿;张永平;张宇;吴运超;;大数据时代的精细化城市模拟:方法、数据、案例和框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规划信息化与新技术)[C];2013年

3 张鹏程;;大规划—大数据——智慧城市规划对策浅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4 崔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江北;;城市形态的价值体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龙瀛;毛其智;;地块方向:概念、计算方法及表征城市形态[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孙津;;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形态[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8 曹曙;江军廷;;地块尺度及用地边界对城市形态的影响[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何子张;邱国潮;杨哲;;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厦门城市形态发展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10 李文嘉;;城市文化视域下的城市色彩控制构建——城市生命体的活性色彩探究[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高鹏、徐挺立;[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文静 实习记者 张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3 陈士杰;[N];文汇报;2003年

4 林培;[N];广东建设报;2006年

5 李先军;[N];建筑时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林培;[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孙家正;[N];建筑时报;2008年

8 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局长 王平;[N];铜川日报;2008年

9 黄龙 记者 陈萍芬;[N];宜春日报;2009年

10 ;[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岚;基于生态准则的成都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许剑峰;基于政策法规体系下的城市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旭;西南地区城市历史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王茂生;清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熊国平;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6 黄玉琴;基于SAR图像的城市形态时空变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7 苏毅;结合数字化技术的自然形态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姚圣;中国广州和英国伯明翰历史街区形态的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蓝;城市形态分形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梁乐;“辩证城市”的解读及其理论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尝试[D];同济大学;2006年

3 费移山;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相关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4 王静芬;城市形态及其发展趋势——以呼和浩特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勤;城市形态的“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彭飞;昆明近代城市形态发展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蒋千之;城市形态设计控制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8 韩飞;延安市城市形态优化方法初探[D];长安大学;2014年

9 金鑫;贵阳城市形态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汪坚强;近现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以中山大学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09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8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