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协商民主主体关系重构
【图文】:
从而也可以为乡村协商民主的发展扫清主体关系方面的障碍。6.1 乡村协商民主主体关系重构的目标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而乡村社会治理作为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健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这一系列的要求也突出了理顺乡村协商民主主体关系的重要性。基于现实政策的要求及在体制内精英、体制外精英与普通村民关系解析的基础上,笔者确立了乡村协商民主主体关系重构的目标为——建立以体制内精英为主导,体制外精英主动合作,普通村民广泛参与的良性互动关系(见图 6-1)。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4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16年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试点工作启动[J];吉林勘察设计;2016年03期
2 汪向东;;揭秘农村电商与乡村建设的关系[J];中国乡村发现;2018年03期
3 朱启臻;;建设美丽乡村 夯实乡村振兴之基[J];农民科技培训;2018年01期
4 彭建涛;;临泉县美好乡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年03期
5 姜文来;;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指南——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征研究[J];中国合作经济;2018年01期
6 桂华;;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J];农村工作通讯;2018年04期
7 方晓风;;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伦理思考[J];装饰;2018年04期
8 王先明;;从社会运动到学科建设的转向——试论“私立乡村建设学院”与民国乡建运动[J];安徽史学;2018年02期
9 郎友兴;;乡村振兴战略“三问”[J];浙江经济;2018年06期
10 黄文;;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以莱芜市为例[J];农家参谋;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岩;栾春苹;;盘锦市宜居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决策论坛——企业党建与政工创新工作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2 韩博;;基于“多元治理主体”的乡村建设特征研究——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的实证[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年
3 王景新;;在工业反哺条件下及时启动中国新乡村建设战略[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4 徐畅;;背景·路径·目标·结局——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浅述[A];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C];2012年
5 王淮海;张存岭;李哲;朱占英;;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章)[C];2014年
6 陈锐;;历史视角的乡村建设主体变迁特征浅析——近代“乡村建设运动”历史脉络的启示[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7年
7 沈忻昕;冯静;闫琳琳;姜秋俚;;关于大力推进沈阳宜居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A];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6年
8 谢宝富;范佳;;晏阳初、温铁军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谈超;杨晓;肖艳阳;;新常态背景下乡村建设问题初探[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2015年
10 沈占华;;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杜烁 通讯员 郭亚雄;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N];邢台日报;2016年
2 记者 吴晓燕 鲁明;甘肃攻坚短板弱项 筑牢乡村振兴基础[N];农民日报;2018年
3 傅国涌;定县乡村建设实验的意义[N];经济观察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张庆宁;江西“一大四小”异化史[N];经济观察报;2014年
5 记者 卢兴江;三个融资措施助力乡村建设[N];中山日报;2018年
6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乔金亮;乡村振兴激活各类资源要素[N];经济日报;2018年
7 刘勋;乡村建设不能照搬城市思维[N];人民法院报;2018年
8 记者 王瑶;我市突出“六个结合”推进秀美乡村建设[N];新余日报;2018年
9 朱述古;为什么廖晓义说乡村要拒绝大公司[N];中国青年报;2010年
10 记者 余瑶;发改委强化规划推进乡村振兴[N];农民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昌盛;民国《乡村建设》(1931-1937)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奂平清;华北乡村集市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王欣瑞;现代化视野下的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任金帅;近代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钱振澜;“韶山试验”——乡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方法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5年
7 孙凯;梁漱溟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8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朱海声;当代城镇化背景下陕西关中地区乡村建设与传统建筑环境支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0 王潇;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思悦;宁波市王家岭村乡村建设规划[D];南京大学;2018年
2 方艺琛;乡村住宅的更新设计实践与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8年
3 龙洁琼;30年代湖北县政改革背景下的乡村控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加加;我国乡村协商民主主体关系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韦灵琛;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乡村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6 沈光夏;盖州市宜居乡村建设对策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7 管清;政府助力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的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8 谢锡淡;乡村建设模式探究[D];南京大学;2017年
9 张振华;当代中国乡村建设中的设计思维冲突[D];南京艺术学院;2017年
10 司娜清;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17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61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