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民主视域下村级公共事务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082;D4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献忠;谢炜烨;黄玉梅;;权威多元化:现代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新愿景[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5期
2 温新民,左金风;公共事务治理中的管理问题[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3 王家峰;;公共事务治理与社团主义模式[J];行政论坛;2007年03期
4 陈娟;;复合治理:城市公共事务治理的路径创新——以杭州“社会复合主体”实践为视角[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5 王春福;;思维方式的演进与公共事务治理方式的变革[J];理论探讨;2011年03期
6 梁横江;;论公共事务治理的二元对立特征及其缺陷[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汪锦军;;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寻求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平衡[J];行政论坛;2009年01期
8 谭英俊;;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模式:反思与探索[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9 吴文勤;;公共性:现代公共事务治理的价值回归[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闫小沛;李双双;;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研究路径[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冯芸;;公共事务治理的多元化及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影响[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没有万能解药”——公共事务治理之道[A];共识(2010秋刊04)[C];2010年
3 董石桃;;村级公共事务治理的基本路径与趋向——基于L市唐家村的调查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建义;;自主供给:公共事务治理的底层政治生态[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陈朋;协商民主能解决哪些问题[N];学习时报;2013年
2 李静;激发共同治理的活力[N];新疆日报(汉);2014年
3 罗公利 牟宗荣 张立海;非营利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6年
4 沈鹏;探索更加有效的县域公共治理途径[N];人民日报;2011年
5 兴县县委党校 白雪梅;浅谈我国公共管理发展方向[N];山西党校报;2010年
6 武汉大学 程垒 盖鹏;加强公共信用的公众治理[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翠娥;公共事务的合作共治[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大灿;参与式民主视域下村级公共事务治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2 郭文峰;公共事务治理: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化[D];四川大学;2005年
3 黄玉梅;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的权威主体多元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孙一茗;公民社会视阈下中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李康;跨区域公共事务治理中地方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6 申丽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7 靳洪波;区域公共事务治理中政府合作制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姚丹云;民族村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农民行为逻辑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明美;多中心治理视域下大连市公共事务治理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10 张鑫;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合作模式构建[D];延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39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63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