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能力对村庄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02:34
【摘要】: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三农”问题的出现,乡村治理在我国开始备受学者关注。乡村治理实际上是西方治理理论在我国乡村地区的具体应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完善,乡村治理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乡村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把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建设的更加有序,使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乡村生活更加和谐。但我国乡村地区发展受制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大环境,需要面对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多元价值取向、人财物资源流向城市、村落日益衰败等诸多问题。中国的乡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千差万别,贺雪峰教授在对乡村治理的研究中就曾提出“为什么同样的政策、法律和制度,在不同地区农村有不同的时间机制和后果?”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实际上正是因为我国乡村地区广大而众多、纷繁而复杂,可以说任何一个视角的研究都不足以全面的解释这一差异,本研究将“制度能力”作为一种分析性概念框架引入对乡村治理水平差异的研究中,将国外乡村治理和社区治理的先进经验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特点相结合,以期深化对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乡村地区的认识,为东部沿海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经验依据。首先,进行文献方面的梳理,厘清了我国乡村治理的概况;对本文中可能涉及到的重点内容进行综述;评述了目前乡村治理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并说明了从制度能力视角出发研究村庄治理的原因。随后,本文对制度能力理论进行了重点阐释分析。从制度能力的发展沿革,到国内外学者对制度能力的定义,从制度能力内涵分析,到制度能力在各国社区治理、乡村治理领域的应用都做了具体而详实的阐述。由此作为理论基础,本文对制度能力的研究维度进行界定,确定从制度能力的“内部动员能力”和“外部动员能力”两个角度着手,设计制度能力测量指标15项;从经济发展、公平分配、公共服务、公共参与、村庄秩序五个方面设计20个指标对村庄治理绩效进行测量。通过对小南村、三里桥村的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SPSS进行制度能力与治理绩效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尝试性地探索制度能力与乡村治理绩效的关系,并进一步探求制度能力各因素对村庄治理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制度能力与治理绩效存在显著关系。其中内部动员能力中的“精英信任因子”对村庄治理绩效影响最大,外部动员能力与村庄治理绩效关系较强。充分利用村庄外部资源能够提升村民参与村庄活动的积极性和对村庄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以期促进村庄制度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村庄治理绩效的提升。
【图文】:
形成研究结论。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村庄制度能力的相关对策,以促进村庄逡逑的治理绩效,继而提升乡村地区的治理水平。逡逑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1:逡逑-8邋-逡逑
形成研究结论。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村庄制度能力的相关对策,以促进村庄逡逑的治理绩效,继而提升乡村地区的治理水平。逡逑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1:逡逑-8邋-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22.6
本文编号:2649392
【图文】:
形成研究结论。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村庄制度能力的相关对策,以促进村庄逡逑的治理绩效,继而提升乡村地区的治理水平。逡逑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1:逡逑-8邋-逡逑
形成研究结论。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村庄制度能力的相关对策,以促进村庄逡逑的治理绩效,继而提升乡村地区的治理水平。逡逑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如图1.1:逡逑-8邋-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蒋永甫;应优优;;外部资本的嵌入性发展:资本下乡的个案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2 郭正林;乡村治理及其制度绩效评估:学理性案例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卢福营;金姗姗;;集体经济资源丰富背景下的村庄治理——以浙江A村为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伟明;乡村视阈下社会资本的理论与经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9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64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