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人文景素的命名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人文景素的命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地域辽阔,风光独特。近些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为人们提供了旅游的物质基础;交通、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类景区景点的不断保护和修缮,新的旅游观光景点和旅游项目的不断推出,为人们提供了旅游的空间。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旅游景点中的景素名称的研究对于旅游景区名称研究乃至整个旅游业的研究而言,是一项基础的工作。而对人文景素的命名特点和省域分布在目前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尚属空白。 人文景素是指在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中,由人类创造的,构成景观的基本组成单位。从三本权威旅游景区字典(词典)中统计到的人文景素可以分为三个大类,第一大类为园林类人文景素,在此之下可以分为亭、台、楼、阁、轩、厅、堂七个亚类;第二大类为宗教礼制类人文景素,在此之下可以分为殿、塔、祠、碑、门、牌坊六个亚类;第三大类为生产生活类人文景素,在此之下可以分为陵墓类和桥梁类两个亚类。 经过分类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园林类人文景素的命名方法有:按照形状命名;按照建筑材料命名;按照所处位置命名;按照人物命名;借物言志命名;掉文典故命名;按宗教传说命名;按照游览情境命名;按照作用命名和按照其他事物命名。宗教礼制类人文景素的命名方法有:按照序数和位置命名;按照所在地命名;按照建筑物的原料或是外观命名;按照所供奉的神灵、人物或当地有关传说命名;按照宗教特色命名;托物言志命名;按照建筑的作用命名;按照诗文典故命名。陵墓类人文景素的命名方法有:按照墓穴主人的名号命名;按照所在地点或人物牺牲的事件命名;按照陵号命名。桥梁类人文景素的命名方法有:按照桥梁所跨溪流河水的名称命名;按照桥梁所在地的地名命名;按照其他景物特色命名;按照桥梁的形态命名;按照桥梁的建筑材料或作用命名;按照典故传说或成语命名以及借物言志的命名方法。 我们在给新的人文景素命名的过程中,除了要保存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外,更加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吸引游客,,增加旅游行业收入,这种商业因素在以前的景观命名中是不曾有过的。旅游景点不断被开发建设,景点更加多样化,而旅游业面向的大众也更加复杂,不仅面对国内消费者,更有许多境外游客也不断的来到中国。这就对命名者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命名,不仅要不落俗套,还要注意语言的创新。要处理好艺术性与功利性、现代化与传统性的关系,要杜绝庸俗无聊的名称,正确引导人们的兴趣。
【关键词】:中国名胜 人文景素 命名方法 省域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928.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4
- 1.1 选题背景10
- 1.2 人文景素命名相关研究10-11
- 1.3 本文创新点11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1-12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12-14
- 2 研究范围与理论基础14-20
- 2.1 资料来源及研究范围14
- 2.2 相关理论介绍14-17
- 2.2.1 旅游地形象设计理论14-15
- 2.2.2 地名学理论15-16
- 2.2.3 命名学理论16-17
- 2.3 人文景素的概念界定17-20
- 2.3.1 景素的概念界定17
- 2.3.2 人文旅游资源的界定17-18
- 2.3.3 人文景素的概念18-20
- 3 中国人文景素的省域分布20-26
- 3.1 人文类景区景点的省域分布20-21
- 3.1.1 基于《中国名胜词典》的分析20
- 3.1.2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的分析20-21
- 3.1.3 基于《中国旅游景区景点大辞典》的分析21
- 3.2 本文所集人文景素的省域分布21-23
- 3.2.1 《中国名胜词典》中人文景素的省域分布21-22
- 3.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中人文景素的省域分布22
- 3.2.3 《中国旅游景区景点大辞典》中人文景素的省域分布22-23
- 3.3 人文景区景素省域分布特点23-26
- 4 人文景素的分类、分布与命名特点26-50
- 4.1 人文景素的分类26-29
- 4.1.1 园林类人文景素26-27
- 4.1.2 宗教文化类人文景素27-28
- 4.1.3 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人文景素28-29
- 4.2 人文景素的分布和命名特点29-46
- 4.2.1 人文景素的省域分布29-38
- 4.2.2 人文景素的命名特点分析38-46
- 4.3 人文景素名称的构词规律46-50
- 4.3.1 字数特点46-47
- 4.3.2 构词特征47-50
- 5 结论与启示50-53
- 5.1 结论50
- 5.2 启示50-51
- 5.3 不足之处51-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吕;马继龙;;湖北热烈庆祝首个“中国旅游日”[J];湖北旅游;2011年04期
2 ;《旅游纵览》欢迎订阅[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3 江金波;高娟;;中国旅游创新的回顾与展望:基于文献的研究[J];人文地理;2011年04期
4 乐艳娜;许晓青;;外国人最爱看什么中国书[J];中外文摘;2011年16期
5 刘建新;;执著的维特夫妇[J];喜剧世界(下半月);2011年08期
6 颜冬;;浅谈旅游门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美术大观;2011年07期
7 宁财神;;搭车[J];男生女生(金版);2003年03期
8 ;“桥隧旅游一票通”纵览胶州湾两岸六大特色景点仅需128元[J];青岛画报;2011年07期
9 ;风尚世界[J];华人世界;2011年08期
10 檀东榕;;文化旅游景区的英语翻译——以“三坊七巷”为例[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旭;;关于设立中国旅游日的现实意义思考[A];徐霞客研究(第18辑)[C];2009年
2 杜江;;立足本土产业实践,积极推进中国旅游学术的国际化发展[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石培华;;高铁(高速)时代的中国旅游[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载田;苏昌贵;魏晓;刘玉桥;杨芳;;徐霞客对湖南茶陵乡村旅行考察的贡献——纪念徐霞客逝世370周年暨中国旅游日的诞生[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中国旅游协会贺信[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6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7 ;贺信[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8 郭为;何媛媛;;旅游产业的区域集聚、收敛与就业差异:基于分省面板的说明[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章锦河;陆林;;中国旅游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杜军平;郭文生;尹怡欣;;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设计[A];200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冯琦;大兴安岭打造中国旅游的“天涯北角”[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2 记者 陈静;《中国旅游景区景点大辞典》编辑出版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记者 杜少华;鹿邑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顺利通过验收[N];周口日报;2008年
4 王培贵 本报记者 姜迪飞;让生态文明化作生产力[N];上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龚立仁;美丽节日 值得期待[N];中国旅游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邓曦涛;中国旅游日设在哪天好[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7 记者 易禹琳;建议将毛泽东出生日 定为中国旅游日[N];湖南日报;2010年
8 本报通讯员 天旅;天台:巧做“中国旅游日”文章[N];台州日报;2010年
9 刘德谦;中国旅游日设立正逢其时[N];中国旅游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徐丽红;“中国旅游日”能否提升文化消费[N];中国财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波;中国旅游景区供给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依绍华;私营部门介入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唐凌;风景名胜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袁宇杰;旅游CGE系统开发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厉新建;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模式创新[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康蓉;旅游卫星账户与中国旅游经济测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邵金萍;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自然景素的命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黎皓青;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人文景素的命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芳;旅游景区景点商标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阮明贤;越南入境旅游市场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李洪涛;我国自助旅游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丹丹;中国旅游名胜誉称的地理学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悦;景区景点的创新及其技术扩散[D];中山大学;2010年
8 许洁;景区景点发展中的潜在危机及其预防规避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9 陆蓓;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一珏;中国背包旅游发展可行性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旅游景区景点中人文景素的命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7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