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龙湾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00:43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的角力竞争的重要领域,它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争夺发展制高点的重中之重。农村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结构,农村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进度。当前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思想文化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问题逐渐凸显,传统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这对于农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农村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刻不容缓。文章从文化的概念内涵意义入手,通过对意识形态、思想建设、文化建设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等基本概念的界定,阐明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在具体对龙湾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研究分析过程中,通过采用文献阅读、问卷调查、个别谈法、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客观评价当前龙湾区在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主要成绩,认真查找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阵地建设投入不够,设施建设尚不健全;机制建设不够完善,配套政策尚未形成;服务内容不够丰富,专业人才缺失等主要问题,深入分析在思想观念、经费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活动载体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源。第一,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落后,甚至认为农村发展等同于农村经济发展,只要经济发展了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忽视对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性。个别干部甚至存在错误认识,认为这项工作既浪费财力又影响经济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负担,导致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滞后。第二,经费保障不足。由于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自身不能赢利,其建设运作又需要大量经济投入,仅仅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拨款经费远远不够。街道、乡镇财力有限,无法投入大量经费于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此外市场方面吸引力不足,挖掘不充分,单靠个体农户无力投资产业类文化项目。同时出于对农民文化消费能力及农村投资环境信心不足,使社会资金不愿冒险进入。第三,专业队伍建设滞后人才缺乏。目前龙湾区各乡镇、街道农村思想文化建设队伍缺乏专业骨干人才,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还有相当距离。专业队伍建设的滞后,专业技术人才的严重不足和流失,必然会对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水平造成不利影响。第四,活动载体缺乏创新。目前,很多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开展的活动样式偏陈旧,套路偏老套,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农民文化发展的需求。活动载体的创新不够,缺乏针对性,多是照抄照搬城区模式,缺乏反映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现状的优秀作品,吸引力和凝聚力明显不足。根据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着重从顶层设计、制度安排、规范运作等主要方面入手,从顶层设计、乡风文明引领、价值整合、文化设施改进、软件硬件互动等方面着手提出对策,在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丰富活动内涵、凝聚乡土精神;抢占网络阵地、弘扬文明新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强调在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过程中要重点结合各地农村村情民情和风俗文化,创新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活动载体,高度重视和紧密贴合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打造具有突出特色和实效的活动品牌,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推动龙湾区文化提升,全面促进龙湾区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实现龙湾区农村全面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22.62
本文编号:2761639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2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人杰;;用优秀历史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J];今日浙江;2014年20期
2 郝华;;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维度[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3 刘若实;刘翠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面临“蝶变”——基于安徽省阜阳市的田野调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刘春青;;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J];新长征;2013年03期
5 王宁;;近几年有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当代社科视野;2012年10期
6 郑建辉;;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李勇;;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缺失与建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毕云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都学坛;2011年05期
9 谭群英;;论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内涵变迁与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阙培佩;;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研究综述[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761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76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