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4:16
纵观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解决好农村社会建设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高度关注农村社会建设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社会建设实践之中,中国共产党总结和提炼出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农村社会建设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之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在此之后,中国共产党把社会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农村社会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由此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又为农村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新的内涵。从理论渊源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近代社会之中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之中的精华;传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也借鉴了国外农村社会建设思想之中的合理成分。同时,对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也进行了借鉴和超越。从现实基础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社会建设是在农村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制度等领域所取得的丰硕建设成果,为农村社会建设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农村社会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践行,则对农村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完善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从发展历程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社会建设可以区分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社会建设、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建设、全面开展小康社会建设之后的农村社会建设三个大的阶段。从内容构成要素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社会建设包括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农村社会体制和制度建设、农村社会结构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等方面;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时代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等显著特征。从价值目标来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以改善农村民生为基本目标,致力于追求基本的社会公平,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社会作为自己的最终价值目标。上述价值目标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互动关系,它不仅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的完善,而且也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注入了新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突出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时代特色表现在农村社会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它把握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主题,并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在发展理念、建设方法和建设主体方面都具有创新性。它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采取因地制宜、分阶段逐步推进、统筹兼顾等建设方法;在建设主体上,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总体而言,我们当前的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没有保持同步发展;农村社会建设更是明显落后于农村经济建设、农村政治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而不断发展的农村社会对农村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我们要按照十八大以来党对农村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来推动农村社会建设实践的发展,对农村社会建设采取倾斜发展策略,守住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底线,大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在此基础上促使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不断创新,为早日建成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雄厚的基础。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D422.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阐释
一、社会建设
二、农村社会建设
第三节 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构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理论渊源和经验借鉴
第一节 本土资源:中国本土文化之中的农村建设思想
一、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
二、中国近代社会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
第二节 经典传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
二、列宁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
第三节 他国借鉴:国外的农村社会建设
一、对农村进行合理建设规划
二、提升农村社会建设内涵
三、分阶段推进农村社会建设的纵深发展
四、城乡等值化发展理念的贯彻
五、提高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第四节 经验传承: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探索
二、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反思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现实需要:农村社会发展现状
一、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落后
三、农村社会结构严重滞后
四、农村社会矛盾突出
第二节 根本动力: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的内在要求
一、农村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的内在要求
二、农村社会建设是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是否落实的基本标准
第三节 实践推动:社会建设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农村社会建设是社会建设系统工程的重点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发展过程
一、农村社会建设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具体发展阶段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农村社会事业建设
二、农村社会体制和制度建设
三、农村社会结构建设
四、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五、农村社会组织建设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
第一节 改善农村基本民生
一、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
第二节 追求社会公平
一、当代中国社会不公平的突出表现
二、农村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追求基本的社会公平
三、以农村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
第三节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社会
一、建设富裕社会
二、建设文明社会
三、建设和谐社会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时代特色与理论创新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时代特色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把握了当代中国发展主题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蕴涵了浓厚的改革精神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性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理论创新
一、发展理念之创新
二、建设方法之创新
三、建设主体之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2827980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D422.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阐释
一、社会建设
二、农村社会建设
第三节 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构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理论渊源和经验借鉴
第一节 本土资源:中国本土文化之中的农村建设思想
一、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
二、中国近代社会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
第二节 经典传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
二、列宁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
第三节 他国借鉴:国外的农村社会建设
一、对农村进行合理建设规划
二、提升农村社会建设内涵
三、分阶段推进农村社会建设的纵深发展
四、城乡等值化发展理念的贯彻
五、提高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第四节 经验传承: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探索
二、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反思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现实需要:农村社会发展现状
一、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落后
三、农村社会结构严重滞后
四、农村社会矛盾突出
第二节 根本动力: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的内在要求
一、农村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的内在要求
二、农村社会建设是检验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是否落实的基本标准
第三节 实践推动:社会建设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农村社会建设是社会建设系统工程的重点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发展过程
一、农村社会建设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具体发展阶段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农村社会事业建设
二、农村社会体制和制度建设
三、农村社会结构建设
四、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五、农村社会组织建设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
第一节 改善农村基本民生
一、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
第二节 追求社会公平
一、当代中国社会不公平的突出表现
二、农村社会建设的核心是追求基本的社会公平
三、以农村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
第三节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社会
一、建设富裕社会
二、建设文明社会
三、建设和谐社会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时代特色与理论创新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时代特色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把握了当代中国发展主题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蕴涵了浓厚的改革精神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性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的理论创新
一、发展理念之创新
二、建设方法之创新
三、建设主体之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唐永文;;改善民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10期
2 廖鸿;石国亮;;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管理及改革展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熊光清;;如何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历史的审视[J];学术探索;2011年01期
4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迪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民物质利益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葛福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7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82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