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至民国祁连山区森林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4:16
本文关键词:清至民国祁连山区森林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与青海省东北部边境,为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的巨大山系。山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盛产云杉、柏、杨等木材。研究表明,祁连山的森林对于保护该地区的高山冰川,涵养水源,维持当地水资源状况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河西走廊绿洲的灌溉水源均依赖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走廊内部绿洲的形成、演化和发展与祁连山区水资源状况息息相关。因此深入研究历史时期祁连山区的森林分布变迁状况,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基于上述的目的,本文选取清至民国这一具体历史时段,运用历史地理学传统的文献考证方法,从各种方志、游记、奏章、诗赋、碑记中查找资料,并充分结合祁连山区实地考察,对该时期祁连山区森林的基本状况、地域分布的变化进行复原,从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大的方面探讨了森林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其变迁情况与河西走廊沙漠化的相关性。在论述中,结合实证分析,主要对以下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讨论: 1、清至民国时期祁连山区森林的破坏变迁状况。祁连山区森林的变迁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而从西汉开始直到清初的1500多年间,人类活动对祁连山区森林的分布和变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祁连山区森林植被的正常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祁连山区森林的覆盖度已经开始下降,森林范围有较大程度的减小,森林破坏的后果已经开始显现。 清代开始,这种影响仍在继续。人类开垦的范围从低山区、浅山区向中山区推进,有些相对低矮的山地从山麓到山顶已经被完全开垦,森林整体数量减少,覆盖的地域范围持续减小,浅山、山麓地带的灌木林、小片浅林随着不断增长的土地、薪材、建筑需求而消失,森林分布线继续向高山区后退。但另一方面,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强度来说,东部和西部明显大于中部,特别是东部地区,森林覆盖度的变化更加明显。而且到民国时期,随着经济开发的进一步加深,这种趋势并没有减缓,而是加速发展。 2、清至民国时期祁连山区森林变迁的驱动因素。影响祁连山区森林变迁的因素有两个大的方面,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但自然因素并非是决定性的因素,恰恰是人类活动特别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了祁连山区森林植被的大面积破坏。而人类活动的影响又有正反两个方面。首先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祁连山区
【关键词】:清至民国 祁连山区 森林变迁 沙漠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928.6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9-13
- 第一节 选题意义9-10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重点10-11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11-13
- 第二章 清至民国祁连山区森林的变迁13-27
- 第一节 祁连山区森林现状总览13-15
- 第二节 清代以前祁连山区森林的变迁状况15-20
- 第三节 清至民国祁连山区森林分布变迁20-27
- 第三章 清至民国祁连山区森林变迁的驱动因素27-41
- 第一节 人类活动对祁连山区森林的破坏27-34
- 一、农业垦殖27-28
- 二、林木买卖贸易28-30
- 三、矿业开发30
- 四、生活用炭30-31
- 五、林业生产和建筑用材31-33
- 六、其它林木消耗33-34
- 第二节 清至民国对祁连山区森林的经营与保护34-39
- 第三节 小结39-41
- 第四章 祁连山区森林变迁与河西走廊绿洲沙漠化41-48
- 第一节 祁连山区森林变迁对河西走廊绿洲沙漠化的影响41-44
- 一、清至民国河西走廊绿洲沙漠化状况41-43
- 二、祁连山区森林变迁对河西走廊绿洲沙漠化的影响43-44
- 第二节 祁连山区森林变迁影响河西走廊绿洲沙漠化的途径44-47
- 一、对出山径流总量的影响45-46
- 二、对出山径流稳定性和含沙量的影响46-47
- 第三节 小结47-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7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有奎;杨全生;郭生祥;;祁连山北坡森林资源变化及生态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8 野生动物、湿地与自然保护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邢卫;清至民国敦煌水利设施兴修与管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亮;明清时期黑河中游地区水利与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清至民国祁连山区森林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9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