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目标的现实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23:24
“乌托邦论”、“渺茫论”、“遥远论”、“过时论”等观点严重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当谈起共产主义时,有人认为它遥不可及,甚至认为不可能实现,是幻想的,是空想的。共产主义面临的挑战与质疑并不是空穴来风,缺乏对共产主义的充分认识,没看清其目标实现道路上前进性与曲折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没搞明白实现共产主义目标需要经历长期量变的积累最后才可达到质变的飞跃。为此,有必要研究共产主义目标的现实性,以铁的事实强有力回应上述质疑,坚定人们理想、信念。第一部分,从相关概念入手,论述何为共产主义,及其理想、目标、目标的现实性相关概念。学术界共产主义没有统一定义,视角不同,侧重点不同。共产主义概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共产主义目标具有现实性即符合历史规律的必然性。第二部分,论证共产主义目标现实性的经济表现,主要从智能化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资料趋向公有制两大块来论证的。生产力三要素包括劳动者、工具、对象等,智能化生产力使三要素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在分配制度上,趋向于多样化。在智能化推动下,“三大差别”逐渐缩小。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共产主义目标现实性的政治表现,第一,国家方面的表现,国家消...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 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主要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共产主义目标现实性的基本内涵
(一)共产主义的内涵与外延
1、共产主义概念及其演变
2、共产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共产主义目标和理想
1、共产主义目标
2、共产主义理想
(三)共产主义目标的现实性
1、现实性的哲学内涵及共产主义目标现实性的含义
2、共产主义目标具有现实性的理论依据
本章小结
三、共产主义目标现实性的经济表现
(一)物质财富不断涌流
1、生产力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加深
2、劳动逐渐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二)生产关系的变化
1、股份制的不断出现
2、在分配制度方面向按需分配靠近
(三)“三大差别”逐渐缩小
1、工业和农业的差别逐渐缩小
2、城乡差别逐渐缩小
3、脑体劳动的差别缩小
本章小结
四、共产主义目标现实性的政治表现
(一)国家方面的表现
1、国家暴力职能趋向于消亡
2、国家的社会治理职能不断加强
3、人类自己趋向于成为社会的主人
(二)有关政治关系方面的表现
1、人际关系和谐度不断提高
2、人们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本章小结
五、共产主义目标现实性的文化表现
(一)思想意识领域靠近共产主义目标
1、共产主义道德逐渐盛行
2、平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3、人们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
(二)文化生活领域靠近共产主义目标
1、智能化生产力不断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2、人们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文体活动促使“和谐乡村”更加和谐[J]. 靳芳.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05)
[2]论中国梦与共产主义理想[J]. 吴仁平. 求实. 2014(02)
[3]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科学统一——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与未来走向[J]. 尚庆飞.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4]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几点思考[J]. 朱天峰. 中外企业家. 2011(22)
[5]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徐艳玲. 学习论坛. 2011(06)
[6]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再探析[J]. 谭建陵. 前沿. 2011(10)
[7]浅谈工会文体活动及其重要意义[J]. 张孝伟. 大舞台. 2011(04)
[8]生产力智能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J]. 白琦瑞. 经济问题. 2009(03)
[9]论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实现的历史必然性[J]. 刘建军.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01)
[10]和谐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J]. 金炳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09)
硕士论文
[1]青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概念[D]. 韩少华.河南大学 2013
[2]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吴晓静.河北师范大学 2011
[3]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与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D]. 张丽仙.云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96109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 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主要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共产主义目标现实性的基本内涵
(一)共产主义的内涵与外延
1、共产主义概念及其演变
2、共产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共产主义目标和理想
1、共产主义目标
2、共产主义理想
(三)共产主义目标的现实性
1、现实性的哲学内涵及共产主义目标现实性的含义
2、共产主义目标具有现实性的理论依据
本章小结
三、共产主义目标现实性的经济表现
(一)物质财富不断涌流
1、生产力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加深
2、劳动逐渐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二)生产关系的变化
1、股份制的不断出现
2、在分配制度方面向按需分配靠近
(三)“三大差别”逐渐缩小
1、工业和农业的差别逐渐缩小
2、城乡差别逐渐缩小
3、脑体劳动的差别缩小
本章小结
四、共产主义目标现实性的政治表现
(一)国家方面的表现
1、国家暴力职能趋向于消亡
2、国家的社会治理职能不断加强
3、人类自己趋向于成为社会的主人
(二)有关政治关系方面的表现
1、人际关系和谐度不断提高
2、人们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本章小结
五、共产主义目标现实性的文化表现
(一)思想意识领域靠近共产主义目标
1、共产主义道德逐渐盛行
2、平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3、人们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
(二)文化生活领域靠近共产主义目标
1、智能化生产力不断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2、人们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文体活动促使“和谐乡村”更加和谐[J]. 靳芳.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05)
[2]论中国梦与共产主义理想[J]. 吴仁平. 求实. 2014(02)
[3]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科学统一——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与未来走向[J]. 尚庆飞.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4]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几点思考[J]. 朱天峰. 中外企业家. 2011(22)
[5]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徐艳玲. 学习论坛. 2011(06)
[6]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再探析[J]. 谭建陵. 前沿. 2011(10)
[7]浅谈工会文体活动及其重要意义[J]. 张孝伟. 大舞台. 2011(04)
[8]生产力智能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J]. 白琦瑞. 经济问题. 2009(03)
[9]论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实现的历史必然性[J]. 刘建军.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01)
[10]和谐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J]. 金炳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09)
硕士论文
[1]青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概念[D]. 韩少华.河南大学 2013
[2]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吴晓静.河北师范大学 2011
[3]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与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D]. 张丽仙.云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96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299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