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当代中国农村留守妇女利益表达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12:56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留守妇女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利益群体。在留守家庭中,留守妇女对上承担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又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其自身还要从事农业生产与劳作,有的还要通过做一些兼职或零散工以维持生计。因此,在客观上,留守妇女会有一些利益诉求,这些诉求往往与她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现实中,留守妇女的利益表达有着诸多困扰,如表达渠道不畅通、组织建设不健全、话语能力不到位等等,由此形成的利益表达机制也需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当下,伴随着农村社会转型期留守群体的形成,留守妇女真实、合理且有效的利益表达成为了保障农村地区实现总体稳定的关键所在,因而日益备受重视。今后,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于促进留守人口的健康发展与推动和谐农村的良好构建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全文,本文一共有四个章节的内容。首先,第1章节绪论部分介绍了中国农村留守妇女利益表达机制研究这一选题的现实依据,对其研究意义进行了相关的概括,并在系统梳理国内有关农村留守妇女利益表达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框架结构与创新观点。其次,第2章节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利益...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框架结构与创新观点
第2章 农村留守妇女利益表达机制的相关问题及理论依据
    2.1 农村留守妇女的相关概述
        2.1.1 农村留守妇女的概念界定
        2.1.2 农村留守妇女的形成原因
        2.1.3 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特征
    2.2 利益表达机制的含义
        2.2.1 利益表达
        2.2.2 利益表达机制
        2.2.3 农村留守妇女利益表达机制
    2.3 农村留守妇女利益表达的理论依据
        2.3.1 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
        2.3.2 马克思人权治理理论
        2.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关于妇女权益问题的重要论述
    2.4 健全农村留守妇女利益表达机制的现实意义
        2.4.1 有利于保障维护农村留守妇女的切身利益
        2.4.2 更多更好地帮助农村留守人口的健康发展
        2.4.3 有助于减少常年外出务工丈夫的后顾之忧
        2.4.4 为新型农村建设持续注入更多的积极因素
第3章 农村留守妇女利益表达现状与制约因素
    3.1 农村留守妇女利益表达现状
        3.1.1 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表达日益备受重视
        3.1.2 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表达内容得到扩充
        3.1.3 农村留守妇女的利益表达渠道有所增多
    3.2 农村留守妇女利益表达困境
        3.2.1 主体意识弱导致利益表达自主性差
        3.2.2 生活负担重造成利益表达参与度低
        3.2.3 受教育程度低致使利益表达能力弱
    3.3 影响农村留守妇女利益表达的制约因素
        3.3.1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3.3.2 基层组织建设不完善
        3.3.3 宣传培训教育不到位
第4章 完善农村留守妇女利益表达机制的路径选择
    4.1 明确党和政府的宗旨与职能
        4.1.1 发挥党和政府在帮扶妇女中的主导作用
        4.1.2 引导农村留守妇女进一步增强维权意识
        4.1.3 构建公平、和谐与没有偏见的性别文化
        4.1.4 保障村妇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4.2 提高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
        4.2.1 发挥妇联作为“娘家人”的后盾作用
        4.2.2 落实村委会作为“巡逻人”的反馈职能
        4.2.3 提升互助小组作为“贴心人”的沟通功效
        4.2.4 明确妇女活动中心作为“代言人”的守护责任
    4.3 增强利益表达者的表达能力
        4.3.1 通过加强就业培训为农村留守妇女合理增创收入
        4.3.2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人文素养
        4.3.3 通过加强权益培训增强农村留守妇女的表达意愿
        4.3.4 通过加强实务培训提升农村留守妇女的表达技巧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精准扶贫中留守妇女的社会价值透析[J]. 孙珍,朱巧怡.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2]农村留守人口研究:基本立场、认识误区与理论转向[J]. 叶敬忠.  人口研究. 2019(02)
[3]留守妇女与儿童焦虑的代际传递: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赵金霞,赵景欣,王美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6)
[4]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三留守”问题特点及对策建议[J]. 郭亚莉.  社科纵横. 2018(09)
[5]家庭责任感与单流动家庭婚姻关系的维系——基于对单流动家庭的质性研究[J]. 罗小锋,何朝银.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6]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困境:身份认同与组织化发展[J]. 黄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7]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构成及其特征研究[J]. 牛芳,康翠云.  西北民族研究. 2018(03)
[8]基于留守妇女阅读现状的农家书屋服务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邓倩.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07)
[9]中西部农村留守妇女技能需求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西部农村300位留守妇女的调研[J]. 柯文静,韦俞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6)
[10]留守女性的发展贡献与新时代成果共享[J]. 叶敬忠.  妇女研究论丛. 2018(01)

硕士论文
[1]中国农村残疾人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 辛远.吉林大学 2018
[2]皖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性权益保护问题实证研究[D]. 尹玲.安徽大学 2018
[3]中国乡村教师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 许雅莉.吉林大学 2017
[4]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D]. 徐乐乐.新疆大学 2016
[5]江西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及问题研究[D]. 吴婧瑜.南昌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05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005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3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