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威权治理的嬗变 ——一种基于角色理论的研究视角

发布时间:2021-02-06 04:17
  新加坡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国家,其治理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民主选举制度下人民行动党一党长期单独执政。在此情况下,人民行动党政府仍能保持国家的持续高速发展,保持政府的高效和廉洁,保持社会的活力与稳定。那么人民行动党是如何在选举竞争环境下牢牢掌握执政权,逐步建立威权治理的模式的呢?它的威权治理模式又是怎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以及领导人的代际更替而嬗变的呢?这些无疑是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新加坡尽管在自然地理、社会发展上存在差异,但与中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研究的借鉴意义与价值。本文引入角色理论的分析框架,综合政治学、社会学的知识,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进行动态和静态分析研究。按照“角色期待——角色扮演——角色紧张与冲突——角色调适”的逻辑对人民行动党威权治理的建立、巩固与发展、嬗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人民行动党威权治理的嬗变是一个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过程,其趋向是渐进民主化。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导论部分说明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就政党体制、角色理论及威权治理概念进行了理论回顾;一、角色形成:人民行动党威权...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理论回顾
        1.政党体制
        2.角色理论
        3.威权治理
    (四)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一、角色形成:人民行动党威权治理的初步建立
    (一)角色期望
        1.角色的“客我”期望
        2.角色的“自我”期望
    (二)角色塑造
        1.人民行动党的成立
        2.人民行动党执政的初步努力
        3.建立党的外围基层组织
二、角色扮演:人民行动党威权治理的巩固与发展
    (一)威权治理的实践:对社会的全方位控制
        1.通过组屋制度和公积金制度管控民众
        2.对立法司法行政的控制
        3.对基层组织与工会的控制
        4.对反对党的压制
    (二)威权治理的有效运转
        1.经济持续发展
        2.政治上一党长期执政
        3.社会安定有序
        4.杜绝贪腐,廉洁高效
    (三)威权治理的发展
三、角色紧张与冲突:人民行动党威权治理嬗变的动因
    (一)角色差距
    (二)角色紧张与冲突:以 2011 年新加坡国会选举为例
        1.执政党忽视民生问题
        2.执政党党群关系出现裂痕
        3.选民结构与偏好发生变化
四、角色调适:人民行动党威权治理嬗变与展望
    (一)内部调适
        1.转变领导思维与治理方式
        2.增强包容性、开放性
    (二)外部调适
        1.变革和创新治理制度
        2.更加注重民众诉求
        3.调适与基层组织的关系
    (三)人民行动党治理方式展望——渐进民主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加坡执政党面临的新考验——人民行动党2011年国会选举“虽胜尤败”的原因分析及展望[J]. 龚来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05)
[2]蓄势爆发的反对党[J]. 雷莉.  南风窗. 2011(11)
[3]近十年中国学者关于新加坡政治研究述评[J]. 杨慕华.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0(03)
[4]中国学者对“新加坡之谜”的新解读——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研究述评[J]. 王荣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5]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意识形态研究[J]. 孙景峰.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3)
[6]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经验研究[J]. 孙景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1)
[7]浅论课程开发理论中的角色分析和知识组件[J]. 杨开城.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09)
[8]现代政党治理刍论[J]. 徐锋.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01)
[9]关于新加坡政党体制的几个问题[J]. 李路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10]试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与巩固[J]. 孙景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1)

硕士论文
[1]新加坡与中国反腐机制比较研究[D]. 梅雪.山西大学 2010
[2]博弈论视野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国会选举竞选机制研究[D]. 由民.深圳大学 2010
[3]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能力建设及其启示[D]. 周碧波.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20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020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7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