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的新农村生态建设

发布时间:2021-02-17 07:37
  良好的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工业化生产范围的扩大,世界人口数量递增,资源的消耗速度加快,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已经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怎样建设生态、怎样恢复之前的生态环境、怎样使生态系统稳定的发挥其功能等等,渐渐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生态观中提早对世界以后的环境变化做出推论,为当代环境难题的解决提供高价值的理论导向。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产生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制度引发的经济危机,它主要围绕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关系进行论述。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生态观发展有所不同,进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容与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它有助于帮助我们反观现代社会,为以后的生态发展提供研究基础。从生态文明概念、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到并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无一不体现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国家,其生态观对我国新农村的生态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经济收益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但农村生态因此受到的严重破坏。在新农村建设中,生态保护与经济贫困之间、短期效益与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较为...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内容
        1.人与自然存在辩证统一关系
        2.劳动实践推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资本主义制度是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本土化
        2.我国各阶段生态观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生态问题及成因
    (一)现阶段农村生态现状
        1.水资源污染严重
        2.随意处置工业废物
        3.耕地土壤质量下降
        4.草原森林面积严重退化
        5.任意处理生活废弃物
        6.农牧业废物的污染
    (二)农村生态问题的成因
        1.经济因素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2.管理松懈致使生态破坏时常发生
        3.思想落后阻碍生态保护的实施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的新农村生态建设
    (一)增强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生态发展理念
        1.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维持生态平衡
        2.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开发新型农村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
        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扶持基金制度
        5.用区域管理制度实现农村生态空间的保护
        6.以正确的生态观引导村民理性消费
    (三)完善生态法规落实我国生态观
        1.完善村民参与生态建设程序
        2.保障村民生态权益
        3.健全生态破坏责任追究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037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037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8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