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江苏省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本文关键词: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江苏省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空间开发强调因地制宜,即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农业和生态维护功能。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借鉴已有区划方法,采用要素层-关系层-逻辑层-应用层的技术路线,评价适宜各单元的开发强度,划分开发与保护空间。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江苏省的案例研究之中,以县和省辖市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通过选择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两方面的指标,综合分析生态和经济重要性指数,将江苏全省划分为优先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适度保护区域、优先保护区域和灰色区域等五大类型区。这一结果可以作为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区域建设空间管制的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生态重要性指数 经济重要性指数 江苏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31、7050302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SW-427)资助
【分类号】:K902
【正文快照】: 引言分区是地理学研究核心。不同时期的区划,目的和导向不同,随着技术及知识发展,分区理论与方法也日臻成熟,适用性更为广泛。综合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要素,有了自然地理综合体的自然区划[1,2]。以自然为基础,以经济为导向,出现了农业区划、经济区划等[3~5]。随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雯,段学军,陈江龙,许刚;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2 潘贤君,胡宝清;区域国土资源分等评价研究——以大连陆域国土资源为例[J];地理科学;1997年03期
3 赵松乔;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一个新方案[J];地理学报;1983年01期
4 胡序威;论中国经济区的类型与组织[J];地理学报;1993年03期
5 黄杏元,倪绍祥,徐寿成,高文;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区域土地利用决策的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2期
6 傅伯杰,刘国华,陈利顶,马克明,李俊然;中国生态区划方案[J];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_";范建红;雷汝林;;区域土地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友好型土地模式分析——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2 屈国胜,王茹,邓彪,柳林,鲁绪会;安康农业系统可持续性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3 胡汝骥,魏文寿;试论中国的雪害区划[J];冰川冻土;1987年S1期
4 李世东,沈国舫,翟明普,李俊清;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县立地分类定量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宋如华,,齐实,孙保平,孙立达;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6 王静爱;中国“西部区”范围及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赵群毅;;对“环渤海经济圈”概念的再认识[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8 李瑞改,许振文,刘惠清;生态健康评价[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叶昌建;浅析重庆工业旅游的发展及规划模式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10 罗佩;毛蒋兴;;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互动探析——以广州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Xibao Xu~(1,2) Jianming Zhang~(1*) Jijun Li~1 Yong'an Qi~1 Jingyi Li~1 1.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Systems(MOE),College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730000,Gansu,P.R.China;2.College of Geosciences,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226007,Jiangsu,P.R.China;;RS and GIS Application in Eco-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n Shiyang River Watershed,West of China[A];Proceedings of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st and Measurement(Volume 4)[C];2005年
2 王崇举;;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地区的区域合作[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永洪;柴海燕;;论影响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及法律对策[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4 高吉喜;韩永伟;;海城市国土资源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生态控制对策[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5 樊杰;相伟;;区位论、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规划[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6 方强;;GIS支持下的发展空间分区评价研究——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大陆的城市经济区[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杨勤业;吴绍洪;郑度;;自然地域系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菁;廖克;;~3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生态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指标体系研究——以莆田市为例[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杨滨章;;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的演变与翻译[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守中;连拱隧道施工动态仿真与信息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杨勤科;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与水土保持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章牧;东南沿海地区特色农业评价与信息技术示范[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延昊;中国土地覆盖变化与环境影响遥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6 陈美球;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胡良军;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8 关涛;中国土地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9 刘东海;工程可视化辅助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2003年
10 谢剑斌;论持续林业的分类经营与生态效益补偿[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笑凯;天际线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夏敏;农地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杨红;基于GIS的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以三原县不例[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s
本文编号:306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06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