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村民自治的宪政真意探寻

发布时间:2021-03-05 03:11
  中国的村民自治实践,不仅是农村的技术性治理方案变迁与更替的结果,也是近代以来新的民主宪政传统在农村政治实践中的倔强的自我展现。在这一意义上,村民自治不仅是一个工具性范畴,服从于功利计算的逻辑,它还有着实质性的价值追求,致力于圆满独特的宪政内涵。有鉴于此,本文从纠正工具主义的偏颇入手,更为全面地阐释了民主宪政背景之下的自治内涵,并以此对村民自治的各个方面作了探讨,以期明晰村民自治的具体内涵与提升村民实践的自治品级。本文正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讨论村民自治的主体范围,讨论其中的属地主义和属人主义之间的辩证统一。尽管村民自治是一种以村民个人的权利为基础的农村治理模式,但是其主体,却一般被理解为一个“集合性”概念,即“全体村民”;作为其逻辑结果,村民自治的主体范围,也被理所当然地界定为“本村的村民”。但“民”和“村民”间的概念联结发生模糊便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户籍标准与地缘标准的不同理解路径;在中国的当前语境下,更造成了过度注重户籍而忽视地缘的状况。其实,村既是一个社团性概念,也是一个地域性概念;因此,结合当前农村的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和要求,提出应当重视社区关联这一维度。这既是提升村民自治之政治内...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宪政与村民自治
第一章 村民自治的主体范围问题
    第一节 对村民自治及其主体的当前理解
        一、村民自治之法律定义的缺乏
        二、以个人权利为基点的村民自治概念阐释范式
        三、关于村民自治的三种定义
        四、村民自治的集合性概念
        五、村民自治一般概念中的主体范围问题
    第二节 村中之民:新形势下的实证考察
        一、城市化:"走出去"的农民
        二、新农村:外人的"走进来"
        三、新情势的挑战:地缘VS.户籍
    第三节 村民自治与村社自治:户籍与地缘之冲突的理论反思
        一、对学界对村民自治之地缘概念的一般反对意见的初步检视
        二、所谓现代国家的建构问题:进一步的检视
        三、政治权力与成员资格的本质:关于地缘标准之合理性的一个论证
    小结: 一个辩证的观点
第二章 村民自治的内容
    第一节 自治的参与及其层面
        一、自治概念的通常理解
        二、对学界流行的"自治"概念的析评
        三、自治的系统概念:科恩观点的启迪
        四、民众的自治与民众的参与
        五、被动性参与和自治的内容
    第二节 公共事务与村民财产
        一、所谓"政府工作事务"
        二、所谓物业管理事务
    第三节 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政治提升
    小结: 村民自治诸具体内容之间的价值位阶问题
第三章 选举问题
    第一节 良好的村民选举:制度、参与和效能感
        一、选举制度的完备状况
        二、村民参与的程度
        三、村民政治效能感
    第二节 良好的村民选举:贤能在位吗
        一、恶人
        二、经济能人
        三、知识精英
        四、贤能在位的追求
    第三节 贤能与选举:合理性的认识
        一、东西政治传统中的共识
        二、社会学的解释
    第四节 知识、财富与政治权力:合理性的限度
        一、政治权力的性质
        二、财富与权力
        三、知识与权力
    小结: 村民自治选举的"形实兼备"问题
第四章 决策与管理
    第一节 国家的法律制度建设
        一、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制度的确立
        二、村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主体的地位确认
        三、实施程序的规定
    第二节 实践中的决策与管理模式创新
        一、"一肩挑"和"一体三化":村委会与村党委会的管理协调
        二、"一事一议"
        三、"四议两公开"
    第三节 建制化与非建制化:改善决策与管理的两种思路评析
    小结: 建制化与非建制化辩证统一
第五章 监督问题
    第一节 村务公开
        一、村务公开与村务监督
        二、村务公开的效果及其影响
    第二节 "村财乡管"
        一、"村财乡管"制度
        二、"村财乡管"制度的成效与问题
    第三节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设置:"后陈"经验
        一、"后陈经验"及其意义
        二、"后陈经验"的问题
    第四节 罢免的制度与实践
        一、迄今为止的农村罢免状况
        二、拟议中的村官罢免制度改革
    第五节 任期
        一、任期制与村干部
        二、关于村干部任期制的设想及其理由
    小结: 任期制的改进与监督力的提升
第六章 村社与国家
    第一节 指导与领导——行政化背景下的争论
        一、"乡政村治"的法理格局
        二、村民自治的行政化现象
        三、村民自治行政化的方式
        四、村民自治行政化问题的复杂面向
        五、指导与领导关系的争论
        六、指令权与奖惩权
        七、关于分权的一个新思维
    第二节 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律——法治化背景下的争论
        一、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律的概念界定
        二、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三、权力抑或权利:村民自治权的属性
        四、村规民约中的处罚问题
    小结: 重新思考和构建国家与村社的关系
尾论: 村民自治内涵的宪政提升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本文编号:3064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064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1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