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大寨工:人民公社时期的劳动管理 ——以山西省大寨村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1-03-05 05:49
  本文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小山村为分析单位,笔者试图将“大寨工”作为一个自变量来重点考察集体行动效率,并以大寨工的形成、运行、推广和终结过程为线索,考察大寨工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普通村庄的规则逐渐演变成为全国的一种公共政策。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将其总结为三个部分:一是大寨工的形成过程,大寨工的形成不仅与国家进入集体经济时代息息相关,也受到了大寨村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大寨工的运行机理,大寨工在运行过程中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作为一种劳动管理制度,大寨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在大寨村的运行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维持;三是大寨工的推广和终结过程,国家强制力的介入,造成了大寨工向全国的推广和异变,大寨工因为无法植入各地特殊的环境而引起了农民与村庄的矛盾,最终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终结而逐渐落幕。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探讨大寨工在人民公社时期重塑农村社会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深入分析大寨工作为一种劳动管理制度在集体行动中解决的公平和效率问题。通过对大寨工形成、演变等整个动态变化过程的考察,笔者得出结论:第一,大寨工是特定环境下内生型产物,不能作为普适的经验推广;第二...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案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路径
    四、“大寨工”词义解释
        (一) 工分的词典解释
        (二) 关于“大寨工”的解释
    五、村庄概况
第二章 大寨工的缘起
    一、大寨工出笼的背景
        (一) 集体劳动如何管理
        (二) 大寨先行一步
    二、大寨工的形成:老办法基础上形成的新办法
        (一) “死分活评”:基于劳动力的评估办法
        (二) “定额管理,按件记工”:标准量化
        (三) “分项计酬”:管理细化
第三章 大寨工的运行机理
    一、大寨工的运行与演变
        (一) “标兵工分,自报公议”:集中管理转向自我监督
        (二) “标兵”变“标准活”:劳动力向劳动量的转变
        (三) “标准工分”取代“标准活工分”:继续简化
    二、大寨工的特点
        (一) 简便易行
        (二) 适于农业管理
        (三) 坚持群众路线
        (四) 按劳分配和政治教育并重
    三、大寨工运行的条件
        (一) 组织灵活
        (二) 社员共识
        (三) 适合农村
第四章 大寨工的推广与终结
    一、大寨工的推广
        (一) 有制度不繁琐:简便易行
        (二) 有差异不悬殊:尊重个体,集中统一
        (三) 干部参加劳动:夯实群众基础
        (四) 坚持思想领先:与国家大方向一致
    二、大寨工的异变
        (一) 从评事向评人转变
        (二) 从思想领先向政治挂帅转变
    三、大寨工的终结
第五章 讨论与小结
    一、大寨工的内生及演变逻辑
    二、大寨工:利益分配与集体行动效率
    三、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奥尔森看乡村旅游中的“工分制”——读《集体行动的逻辑》[J]. 杨洋.  品牌(下半月). 2012(Z2)
[2]集体化时期农民生活水平研究——以昔阳大寨村为例[J]. 光梅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劳动分配办法述略[J]. 李静萍.  中共党史研究. 2009(01)
[4]农业学大寨运动研究综述[J]. 岳丛欣.  中共党史资料. 2008(04)
[5]公共选择视角下的集体行动效率及其制度含义[J]. 苏振华,常伟.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06)
[6]郎德运用“工分制”经营乡村旅游对和谐乡村建设的启示[J]. 李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7]工分制下的劳动激励与集体行动的效率[J]. 张江华.  社会学研究. 2007(05)
[8]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J]. 李瑞娥,张倩肖.  当代财经. 2006(11)
[9]大寨红旗能否盖棺论定[J]. 程漱兰.  中国乡村发现. 2006(01)
[10]“农业学大寨”运动发起经过[J]. 宋连生.  文史博览. 2006(13)



本文编号:3064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064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f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