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六朝建康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6:10

  本文关键词:六朝建康城市空间布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六朝建康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都城之一,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方面突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特色。本篇论文主要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六朝建康城市的居住空间、贸易空间、文教空间、宗教空间和防御空间的布局、变迁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建康城与同时期北朝都城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异同,从而对六朝建康城市突出的空间布局价值及其在中国古代城市史上的重要的地位做以评述。第一章《绪论》包括了选题缘由、选题意义、学术研究回顾、论文框架及研究思路与研究的重点、难点,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六朝都城的建设》对东吴、东晋、南朝建康城的建设情况和变化发展进行论述,展现六朝建康的基本格局。重点是梳理建康城市各个时期的城市建设的突出变化,如晋成帝、梁武时期为建康城市建设的高峰时期,侯景之乱对建康城破坏巨大等,进而体现六朝建康城的历史变迁。第三章《建康城市空间布局》对建康的居住空间、贸易空间、文教空间、宗教空间分节论述,分别对建康居民区、市场、官学、私学、寺庙道观等城市空间要素的分布地点、分布变化以及分布原因进行分析,并绘制成图,得出建康城市空间布局的整体面貌和特点。第四章《侯景之乱所见建康城市防御空间》是建康城的防御空间单独列出一章进行研究,结合梁朝重要历史事件一一候景之乱,将在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建康城的防御性城堡的分布,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分析,得出建康城的防御体系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这种依靠地形,在天然防线上建立军事据点,以点带面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实战中体现的优、缺点。第五章《六朝都城地位评述》首先将建康城市的空间布局与曹魏邺城、北魏洛阳城、东魏北齐邺南城进行对比,得出南北朝时期都城在营建、布局上的异同点,进而突出六朝建康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突出价值及城史地位。
【关键词】:六朝建康 空间布局 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928.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8-9
  • (一) 选题缘由8-9
  • (二) 研究意义9
  • 二、研究现状评述9-14
  • (一) 中国古代都城空间的研究9-10
  • (二) 六朝建康城研究10-14
  • 三、相关概念界定14-15
  • 四、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六朝都城的建设16-24
  • 一、东吴建业建设16-18
  • 二、东晋建康建设18-21
  • 三、南朝建康建设21-24
  • 第三章 建康城市空间布局24-42
  • 一、六朝建康的居住空间24-29
  • (一) 建康城居住空间的分布25-28
  • (二) 建康居民居住空间的布局特征28-29
  • (三) 影响建康居民居住空间布局的原因29
  • 二、六朝建康的贸易空间29-33
  • (一) 建康城贸易地点的分布29-31
  • (二) 建康的商货来源及商贸地位31-32
  • (三) 建康商贸空间的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32-33
  • 三、六朝建康的文教空间33-38
  • (一) 建康中央官学的迁移33-36
  • (二) 建康私学分布36-38
  • (三) 建康文教空间的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38
  • 四、六朝建康的宗教空间38-42
  • (一) 建康佛寺及分布39-40
  • (二) 建康的道观分布40-41
  • (三) 建康宗教空间的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41-42
  • 第四章 侯景之乱所见建康城市防御空间42-54
  • 一、侯景之乱及关键人物42-44
  • 二、侯景之乱过程44-54
  • (一) 侯景之乱的背景44-45
  • (二) 侯景之乱的过程45-46
  • (三) 梁武帝末年都城防御空间46-54
  • 第五章 六朝都城地位评述54-64
  • 一、六朝建康与同时期北朝都城的空间布局特征比较54-60
  • (一) 六朝建康与曹魏邺城比较54-56
  • (二) 六朝建康与北魏洛阳比较56-59
  • (三) 六朝建康与东魏、北齐邺城比较59-60
  • 二、六朝建康城市空间布局突出价值60-64
  • 参考文献64-70
  • 致谢70-72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7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军;邵航;;浅谈魏晋时期玄学与绘画的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金仁义;;桓温伐成汉考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阳清;;汉魏六朝神异叙事“世代累积”论[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4 冉晓虹;;十六国时期南人之北迁及其影响[J];沧桑;2008年02期

5 吴大顺;;论东晋民间俗乐的发展变迁[J];船山学刊;2009年04期

6 郭甜;;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穷达意识的转变[J];当代小说(下);2010年05期

7 费泳;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传播格局的转变[J];敦煌研究;2004年02期

8 刘逸歆;;“步步香飞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由古诗词看六朝妇女的容冶妆饰[J];东南文化;2006年05期

9 王志高;;韩国公州宋山里6号坟几个问题的探讨[J];东南文化;2008年04期

10 王志高;马涛;龚巨平;;南京上坊孙吴大墓墓主身份的蠡测——兼论孙吴时期的宗室墓[J];东南文化;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丽君;江可申;;南京六朝文化资源潜质与城市科学发展观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贵祥;;关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基址规模问题的探讨[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栗永清;学科·教育·学术: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学科[D];复旦大学;2010年

5 安朝辉;汉晋北地傅氏家族与文学[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欣;中古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李琼英;魏晋南朝寒人仕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薛玉坤;区域文化视野中的宋词研究——以江南区域为中心[D];苏州大学;2003年

10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昊;《齐民要术》所见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社会食事生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熊玉梅;萧梁入北文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昊;蜀汉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D];安徽大学;2011年

4 刘亚男;汉魏六朝咏扇诗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汪婕;三国时期军队后勤保障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园园;《禅真逸史》及其续书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伍晓蔓;玄言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8 卢欣欣;《世说新语》与魏晋美学新风[D];郑州大学;2002年

9 王莉;萧纲宫体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玉华;南朝宋、齐皇室内讧现象解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六朝建康城市空间布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16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8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