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12:3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高速发展,已到了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城市地域的扩充、城市人口的扩容以及农村土地的大量流失,导致我国的失地农民问题成为现阶段亟待且必须解决好的一大社会问题。笔者认为,市民化对失地农民具有质的意义,土地产权制度更是失地农民享受市民化待遇的重要前提,也是其他市民化政策制定的基础。论文重点从四大部分对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进行纵深分析。论文首先对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我国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背景进行论述。论述城市化背景下失地农民的相关概念,分析产生失地农民的直接和间接原因,由此指出现阶段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鉴于土地对农民的生存重要性,创新性界定了本文中的土地产权补偿制度概念及其在市民化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政府在土地博弈过程中的公共职责。然后,阐释了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基于土地产权理论、土地地租理论和外部效应理论,以及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市民化过程中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重视,进一步论证失地农民市民化中土地产权补偿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论文从实践角度对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补偿制度案例进行分析。借鉴国外...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目的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3、主要研究内容
4、研究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1章 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我国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时代背景
1.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
1.1.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1.2 城市化是产生失地农民的直接原因
1.1.3 失地农民
1.1.4 失地农民市民化
1.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补偿制度回顾
1.2.1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
1.2.2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1.2.3 中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1.3 制定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1.3.1 失地等于失权
1.3.2 政府在制定失地农民补偿制度中的公共职责
1.3.3 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在市民化中的必要性
第2章 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2.1 政策理论基础
2.1.1 土地产权理论
2.1.2 土地地租理论
2.1.3 外部效应理论
2.2 实现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现实基础
2.2.1 国家对农民土地产权制度的关注度提高
2.2.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趋势
2.2.3 国内各地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有益探索
2.2.4 制定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重要性
第3章 国内外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借鉴
3.1 发达国家中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经验借鉴
3.1.1 美国模式
3.1.2 日本模式
3.1.3 德国模式
3.2 国内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探索实践
3.2.1 集中开发型安置:湖南咸嘉模式
3.2.2 保留产权型安置:山东寿光模式
3.2.3 社会保障型安置:上海浦东新区模式
3.3 国内外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经验借鉴总结
3.3.1 发达国家中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共同点分析
3.3.2 国内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优缺点分析
第4章 完善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我国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对策
4.1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基础
4.1.1 明晰土地各项产权促土地有效流转
4.1.2 加快土地产权制度专项立法工作
4.2 规范土地征用补偿政策,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关键
4.2.1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实行公益性用地征用和经营性用地征收制度
4.2.2 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和范围,实行多样化补偿手段
4.3 健全政府服务职能,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前提
4.3.1 战略上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合理优化利用土地
4.3.2 充分尊重失地农民土地征用中主体地位,获实质性市民地位认可
4.4 加强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根本
4.4.1 稳步推进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长效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建设
4.4.2 切实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营和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郊土地管理困境:中央与地方的“土地博弈”[J]. 王刚,娄成武. 行政论坛. 2011(02)
[2]城郊农民市民化的政策效果及调整建议——以浙江为例[J]. 胡文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3]衔接与协调:失地农民“土地换保障”模式的转换[J]. 张士斌. 浙江社会科学. 2010(04)
[4]网络中的蜕变:失地农民的社会网络与市民化关系探析[J]. 沈关宝,李耀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5]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促进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城镇化[J]. 鲁德银. 农业经济. 2009(11)
[6]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问题的探讨[J]. 张国强. 改革与战略. 2009(10)
[7]基于失地农民权益流失问题的农地产权制度探析[J]. 金丽馥,孙莉. 调研世界. 2008(08)
[8]农民不需要“以土地换市民身份”——北京市朝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调查[J]. 韩俊,张云华,张要杰. 中国发展观察. 2008(06)
[9]山东省征地补偿情况研究[J]. 刘新芝,张维,吴金波. 山东经济. 2008(03)
[10]国家权力下的土地产权博弈——城中村问题的实质[J]. 万举. 财经问题研究. 2008(05)
硕士论文
[1]论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弊端及其完善[D]. 段宇岩.山东大学 2008
[2]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机制及关键政策研究[D]. 史娟.山东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24540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目的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3、主要研究内容
4、研究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1章 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我国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时代背景
1.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
1.1.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1.2 城市化是产生失地农民的直接原因
1.1.3 失地农民
1.1.4 失地农民市民化
1.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产权制度和征地补偿制度回顾
1.2.1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
1.2.2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1.2.3 中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1.3 制定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1.3.1 失地等于失权
1.3.2 政府在制定失地农民补偿制度中的公共职责
1.3.3 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在市民化中的必要性
第2章 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2.1 政策理论基础
2.1.1 土地产权理论
2.1.2 土地地租理论
2.1.3 外部效应理论
2.2 实现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现实基础
2.2.1 国家对农民土地产权制度的关注度提高
2.2.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趋势
2.2.3 国内各地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有益探索
2.2.4 制定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重要性
第3章 国内外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借鉴
3.1 发达国家中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经验借鉴
3.1.1 美国模式
3.1.2 日本模式
3.1.3 德国模式
3.2 国内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探索实践
3.2.1 集中开发型安置:湖南咸嘉模式
3.2.2 保留产权型安置:山东寿光模式
3.2.3 社会保障型安置:上海浦东新区模式
3.3 国内外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经验借鉴总结
3.3.1 发达国家中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共同点分析
3.3.2 国内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失地农民补偿制度优缺点分析
第4章 完善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我国失地农民补偿制度的对策
4.1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基础
4.1.1 明晰土地各项产权促土地有效流转
4.1.2 加快土地产权制度专项立法工作
4.2 规范土地征用补偿政策,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关键
4.2.1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实行公益性用地征用和经营性用地征收制度
4.2.2 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和范围,实行多样化补偿手段
4.3 健全政府服务职能,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前提
4.3.1 战略上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合理优化利用土地
4.3.2 充分尊重失地农民土地征用中主体地位,获实质性市民地位认可
4.4 加强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构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根本
4.4.1 稳步推进基于土地产权转移的长效失地农民补偿制度建设
4.4.2 切实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营和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郊土地管理困境:中央与地方的“土地博弈”[J]. 王刚,娄成武. 行政论坛. 2011(02)
[2]城郊农民市民化的政策效果及调整建议——以浙江为例[J]. 胡文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3]衔接与协调:失地农民“土地换保障”模式的转换[J]. 张士斌. 浙江社会科学. 2010(04)
[4]网络中的蜕变:失地农民的社会网络与市民化关系探析[J]. 沈关宝,李耀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5]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促进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城镇化[J]. 鲁德银. 农业经济. 2009(11)
[6]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问题的探讨[J]. 张国强. 改革与战略. 2009(10)
[7]基于失地农民权益流失问题的农地产权制度探析[J]. 金丽馥,孙莉. 调研世界. 2008(08)
[8]农民不需要“以土地换市民身份”——北京市朝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调查[J]. 韩俊,张云华,张要杰. 中国发展观察. 2008(06)
[9]山东省征地补偿情况研究[J]. 刘新芝,张维,吴金波. 山东经济. 2008(03)
[10]国家权力下的土地产权博弈——城中村问题的实质[J]. 万举. 财经问题研究. 2008(05)
硕士论文
[1]论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弊端及其完善[D]. 段宇岩.山东大学 2008
[2]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机制及关键政策研究[D]. 史娟.山东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24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2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