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1-06-17 13:0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利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也得到提高。但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农村政治体系、基层组织尚不完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匮乏、文化机构明显不足,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落后等。造成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小农意识的深远影响,宗族势力的扩张,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村的限制,维稳机制的缺失等都是农村产生不稳定因素的原因。农村社会中这些不稳定因素不仅制约、困扰、阻碍着农村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甚至还制约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和探讨消解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消除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实现农村稳定的根本途径是加速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坚实基础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重要手段是加强农村文化建...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内容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
第2章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的不稳定因素
    2.1 农村经济方面的不稳定因素
        2.1.1 土地关系变革对农村稳定的影响
        2.1.2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1.3 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愈演愈烈
    2.2 农村政治方面的不稳定因素
        2.2.1 农村政治体系基础薄弱
        2.2.2 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和服务意识不强
        2.2.3 农民政治参与缺乏制度化
    2.3 农村文化方面的不稳定因素
        2.3.1 农村文化机构不健全
        2.3.2 农村基础文化设施严重短缺和落后
        2.3.3 反映农村生活、能为农民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短缺
    2.4 农村社会方面的不稳定因素
        2.4.1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不适应
        2.4.2 农村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频发
第3章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成因
    3.1 历史原因
        3.1.1 小农意识影响深远
        3.1.2 农村宗族势力的发展扰乱农民正常生活
        3.1.3 改革开放前某些涉农政策的失误
    3.2 经济原因
        3.2.1 农村自然条件的限制
        3.2.2 农业经济的特点
        3.2.3 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对农村社会的负面影响
    3.3 政策与体制的原因
        3.3.1 “二元制”结构对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影响
        3.3.2 政府出台的某些涉农政策的偏差
        3.3.3 农村全方位的维稳机制没有形成
第4章 预防和消除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对策
    4.1 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
        4.1.1 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4.1.2 拓展农民增收途径,逐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4.1.3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4.1.4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4.2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解决农村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
        4.2.1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4.2.2 完善农村医疗体系,改善农民的就医环境
        4.2.3 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4.2.4 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4.3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消解农村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手段
        4.3.1 构建和谐农村的思想道德文化体系,引领农村文化健康发展
        4.3.2 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4 加强农村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4.4.1 不断推进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满足广大农民的利益诉求
        4.4.2 加强农村社会法制建设,把农村社会的稳定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流转的绩效问题及其政策分析——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J]. 嵇津津,高蓉蓉.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06)
[2]农村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黄禄星,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3]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与农民政治参与[J]. 夏晓丽.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5(03)
[4]加强和谐“三农”建设的思考[J]. 韩永廷.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05(04)
[5]试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实质和关键[J]. 费惠金.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04)
[6]解决“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J]. 吴黔斌.  理论与当代. 2005(04)
[7]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农村制度创新[J]. 王琪瑛.  甘肃农业. 2005(01)
[8]影响我国农村稳定的政治因素分析[J]. 韩兆柱,马文起.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9]应重视农村基层政权行政能力弱化问题[J]. 黄伟才.  党政干部论坛. 2004(10)
[10]论农村和谐社会模式与农业发展的终极目的[J]. 方时姣,刘思华.  农业经济问题. 2004(06)

硕士论文
[1]1949-1978年中国进口替代政策研究[D]. 刘英.北京工商大学 2009
[2]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分析[D]. 庞德英.中共中央党校 2006



本文编号:3235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235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1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